十境祠
一、建筑名称:十境祠(共和山堂旧址)编辑本段
二、建筑创建:编辑本段
十境祠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系清安、清泰、义安、登龙、东安、兴义、南境、北境、鳌头、万安十境里社,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坐北向南。大门内有题名亭。大殿后为藤山书院,墙外有奎光阁。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三、建筑衍变:编辑本段
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林斯琛、邹冀为联络哥老会,于此创立共和山堂(对外称藤山文明社、阅报所),进行革命活动。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民国二十二(1933)年十月,乡人借用十境祠发起私立藤山小学,其主旨在于救济贫民子弟不能筹学费因而失学者。二十七(1938)年秋季,呈准教育厅立案。三十三(1944)年十月,福州第二次沦陷,校务暂告停顿。三十四(1945)年五月,榕城克复,校务复兴。其时藤山救火会迁移新址,十境祠全座归于学校,校舍益见扩充,学生数增至八学级,计五百余人。并由董事长王调勋、叶时霖等筹增基金,以期充实设备云。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解放后,十境祠转为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前身为位于小岭巷朱子祠的益闻两等小学堂)使用,剩余祠堂建筑在2003年“旧城改造”中被拆毁。现仅存十境祠碑。 福州老建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