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台江区上杭路122号,为马来西亚爱国侨领杨鸿斌(1884~1974)的别墅,建于1920年。因别墅位于彩气山南麓,取“采五峰之灵气”,故名。别墅由大门、坊门、照壁、庭院、主体建筑和园林组成,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式风格,设开敞式挑廊连通北、东、西三面。2009年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城门下洋严氏祠堂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下洋村中街8号对面,坐南朝北偏西,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原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五十五年扩建,民国三十五年再次扩建。现主建筑封火山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柱子为石质,有大堂石刻,为三国隋唐戏文。建筑前部有游廊,上为卷棚,后部为祖龛。 前有天井,对面为戏台,解放后将戏台改为混凝土结构。宗祠外墙为民国样式,青砖清水墙,下有高达1.2米石勒脚,正门上有石匾,书“桐江严氏宗祠”,上方竖匾“种玉堂”,墙檐有女儿墙。[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古城村。遗址占地约15万平方米,经多次考古发掘,东城墙残长287米、北城墙长约310米,西城墙长约280米,南城墙只发现拐角部分。[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烟台山公园山顶,始建于元末,当时福州府为加强江防,在藤山顶峰设烟墩,即烽火台,作以报警,与中洲炮垒呼应。烽火台早已毁废,现存为90年代公园仿造重建。基座三合土,直径5.18米,笔筒形,共4个孔,南面高1.2米,宽1.52米,其他三面孔拱形,高0.6米,宽0.8米。是元代福州军事设施的重要遗址,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凤岭路,园内原有琉球国(琉球群岛曾经存在的政权)使者、商人、留学生和海员等墓葬共七座;1987年从福建省邮电学校操场边迁入两座,2006年从附近迁入一座,现存共有十座。墓朝向多为向南,均为三合土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单室,封土前竖有方首墓碑,碑面镌刻死者姓名、身份、籍贯、卒葬年月、坟墓大小,碑额刻有楷体:“琉球国”。1985年建造墓园,墓园面宽32米,纵深60米,四周砖砌围墙。琉球人墓群为中国与琉球国友好往来的见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80年12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屏山西麓龙腰,又名蔡公井、龙舌泉、龙腰井。唐代元和建石泉院。相传福州宋知州蔡裹(襄?)用此井水煮茶,并书“苔泉”两字刻于石上,今石碑尚存。井石构,圆形,内径为1. 10米,深数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江边,宋咸平二年(999)至明武十二年(1379)为怀安县衙署;明万历八年(1580年)撤怀安县,县治废;清代改为怀安递运所,改建为悬山顶,穿斗架二进民居。建筑占地1092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庭院均用工整的条石铺地。衙署两边的围墙已毁,墙基尚存,高0.9米,厚0.75米,周长150米。该衙署是目前仓山区现存唯一的衙署遗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南,又称榕桥。建于宋元丰五年至八年(1082~1085),清代水毁一墩,民国十七年(1928)、1988年均有重修。十三墩十四孔平梁石桥,跨于可溪上,东西走向。全长约100米、 宽1.74米、净跨4~6米、离水面高约3.6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