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立新路35号(旧金峰里4号),建于民国时期,为“芝园”的一部分。芝园原主人黄高泽,系观井路“诊寿堂”西药房掌柜,其经营药房、牛奶厂致富后在此建两幢砖木结构房屋,本建筑为较早建的一幢。1938年由曾秉熙医生购入,开设诊所。后其中一半(现立新路35-1号)由曾氏售予印尼华侨倪氏。建筑有较大改建,已不复旧貌。[阅读全文:]
摘要: 建于1946年,为三层砖混结构西式楼房,风格朴素,除每层腰线外几无装饰。原为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办事地点,现为福建省基督教两会(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福建省基督教协会)所在。[阅读全文:]
摘要: 原为英商天祥洋行商人M. Woodley(1857-1917)所建,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英式洋房。现已不存,今为居安里8号。[阅读全文:]
摘要: 原名“二楼”、“必翰楼”,曾位于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内,1949年后被拆毁。二层砖木结构券廊式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东山里1-8号,建于1927年,原为谢为霖(冰心堂哥)产业。建筑占地面积52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公寓,高9米,面阔八间(37米),进深三间(15米)。建筑前后有庭院,外围以砖墙,大门开于右隅,门楼有“脩庐”(“脩”通“修”)匾额。脩庐曾经居住过许多名人,如陈伯流(曾任上海金城银行经理、华侨大学校董等)、林涛(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过继之孙)等。[阅读全文:]
摘要: 龙峰小筑位于仓山区龙峰里10号,是一座带有院落的二层砖木结构洋楼,顶部带有一座屋角起翘的中国式阁楼,别具特色。建筑原主人李在祯先生,早年毕业于英华书院,民国时期在邮政系统工作。[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40-44号(40、42、44号),为三层三开间的砖木结构联排式公寓。其中42号一层水泥门额上原有“林雪樵世幼科”墨书。“林雪樵世幼科”是福州近代儿科名医林雪樵开办的儿科诊所;后作为亭下路老年活动室使用。建筑风格朴素,除三层檐下的叠涩线脚和顶部的女儿墙外,没有其他特殊的装饰。从建筑风格推测,建设年代约在1925-1930年间。[阅读全文:]
摘要: 崇圣庵巷2号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风格朴素的近代西洋式建筑。据居民回忆,此处原为商人黄氏的住宅兼商行;黄氏家族在50年代初期举家迁往海外。[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