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仓山区 >> 仓前街道

该分类下有243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仓前街道" 分类下的词条

跑马场
编辑:8次 | 浏览:86691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7-14 16:34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南端。清光绪七年(1881),英商泰兴、兴隆、义记洋行请英国驻福州领事星察理向本地政府申请建设跑马场,租用原属鳌峰书院的民田161亩,年缴租银1400两。民国时收回管理权,改为“林森公园”,通向跑马场的道路亦因此得名为公园路。1949年林森公园改为人民公园;1954年改为福州市人民体育场;1962年重建公园,但在“文革”被毁。1974年又改建为福州人民体育场。1989年开始筹建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此后将体育场划入至今。[阅读全文:]

播捷会馆
编辑:26次 | 浏览:72431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20 02:14

摘要: 位于仓山区天安里巷道西侧的仓前路105号(天安里10号亦有开门),依仓前山地形所建,为北立面五层、南立面三层、主体四层的砖木结构洋楼,系基督教美以美会接待外来人员的场所。原为中式房屋,民国元年(1912)由许文明、陈葵花夫妇捐赠于教会,1915年由美以美会拨款改建为今貌。为纪念许文明、陈葵花夫妇的父亲许播美、陈能捷牧师,建筑取名“播捷会馆”。楼为红砖砌筑,平面长方形,东北角因位于巷口,处理成圆角。建筑造型简约,略呈摄政风格,上有女儿墙,小青瓦四坡顶。2019年修复。[阅读全文:]

洋墓亭
编辑:31次 | 浏览:32577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12-18 19:37

摘要: 洋墓亭(Foochow Mission Cemetery)是福州市仓山区的一个已经不存在的教会公墓,始建于184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地点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山麦园路西端山头的南北两侧。“文革”期间,洋墓亭被“破四旧”的红卫兵砸毁夷平,1970年代该地又被改建为福州橡胶厂。现今橡胶厂已拆除,原先洋墓亭的地界一部分位于今天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内东侧,一部分已被房地产购置开发楼盘。 洋墓亭被毁后仅余两根石柱,分别镶嵌于进步路、程埔路的墙上,至今仍存;此外,仓山区博物馆藏有洋墓亭的三块墓碑,[阅读全文:]

上藤路110号
编辑:5次 | 浏览:17810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6-17 17:24

摘要: 原位于仓山区上藤路110号,建于民国时期。从建筑形态及手法判断,应晚于1920年。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建筑,沿上藤路街面为一开间店铺,店后为住宅。建筑整体风格朴素,二层窗的两侧小窗带有弧线造型,窗框、窗棂有木构几何图案装饰,较有特色。根据2005年普查资料,该建筑原为华侨产业,建国后为“临江物资回收商店”,后为直管公房。2020年7月初,因上藤路拓宽被拆除,并在原址西侧不远处重建。[阅读全文:]

万国储蓄会福州分会
编辑:4次 | 浏览:22421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7-03 11:59

摘要: 万国储蓄会福州分会会址位于麦园路20号,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1911年9月,法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万国储蓄会,开创国内有奖储蓄之历史。其总会设于上海,在福州仓前山设有分会。1935年停办。[阅读全文:]

益善里
编辑:10次 | 浏览:44972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6 18:10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14号(公园路西侧),为朴素的七间排建筑,二层砖木结构。从建筑形制推测,可能为民国时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主人陈氏,印尼华侨。[阅读全文:]

桥南社体育场旧址
编辑:1次 | 浏览:12698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11-27 00:04

摘要:   [仓前街道麦园路·清宣统三年(1911)]此地原名“大帽(太茂)山”,清咸丰末年(1861),被盗卖给英国人建房,经上诉官府收回乡人种麦,故称“麦园顶”。1911年,桥南社体育会在此以体育活动为名,组织进步浓重、青年工人、职员200余人,由同盟会冯秀山为教练,秘密军事训练。从中选拔组成学生队,在后来的光复福州起义中,组成炸弹队,攻打城内清军据点。旧址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阅读全文:]

禅臣花园
编辑:18次 | 浏览:54887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5-26 23:36

摘要: 位于仓山区进步路16号(现时代中学院内),由福州的德商禅臣洋行(Siemssen & Krohn)创建,为近代福建最早的一座西式花园,也是仓前山居留区内外侨创建的唯一公园。园中引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名木,建有西式园林小品(包括喷泉水池、玻璃花房等)。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禅臣花园作为敌产被北洋政府没收,后又发还;1939年,福建省政府在禅臣花园旧址创办福建省自然科学研究所,次年改称福建省研究院。1949年后,由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使用;2006年,租予时代中学作为校园使用。[阅读全文:]

亚细亚炼油公司旧址
编辑:2次 | 浏览:11937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11-28 00:26

摘要:   [仓前街道万春巷14号·清代晚期]英国商人所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坐南向北。有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和1座。[阅读全文:]

思万楼
编辑:26次 | 浏览:54241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3-13 18:44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原三一学校)内,建于1919年,系三一学校部分校友(教师)为纪念第一任校长、英国传教士万拔文(W.S.Pakenham-Walsh)发起兴建,1925年建成。仓山区级文保单位。思万楼为塔式建筑,立面造型呈中世纪罗马风风格。塔楼红砖砌筑,高三层,底层面积较大,二三层缩小,二、三层间有带中世纪城堡碉楼意味的出挑,但出挑非常小,实际上已经退化成装饰性的线脚;塔楼顶层粉刷成白色,顶部女儿墙造型也微带城垛口的意味。塔楼座南朝北,正对学校大门,占地25平方米,高约18米左右,楼顶层悬挂大钟,是爱尔兰都伯林威尔逊公园基督堂所赠,钟为紫铜铸成,直径约1.00米,高1.30米左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