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龙峰小筑位于仓山区龙峰里10号,是一座带有院落的二层砖木结构洋楼,顶部带有一座屋角起翘的中国式阁楼,别具特色。建筑原主人李在祯先生,早年毕业于英华书院,民国时期在邮政系统工作。[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40-44号(40、42、44号),为三层三开间的砖木结构联排式公寓。其中42号一层水泥门额上原有“林雪樵世幼科”墨书。“林雪樵世幼科”是福州近代儿科名医林雪樵开办的儿科诊所;后作为亭下路老年活动室使用。建筑风格朴素,除三层檐下的叠涩线脚和顶部的女儿墙外,没有其他特殊的装饰。从建筑风格推测,建设年代约在1925-1930年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75号,建于1973年,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建筑坐南朝北,内部带有院落,总体风格朴素,是建国至改革开放前“适用、经济、兼顾美观”指导思想的产物。一层檐口设长匾额,上书:福州市仓山水电设备安装公司;二层顶部带有露台,有镂空水泥栏杆装饰;三层檐口有枭混线脚、顶部带有女儿墙,均采用简化的装饰手法。2017年修复。仓山水电设备安装公司前身为仓山区水电安装队,成立于1976年,主要承接全区各建筑工程公司所需的建筑工程中的水电安装部分,1980年改称公司。[阅读全文:]
摘要: 崇圣庵巷2号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风格朴素的近代西洋式建筑。据居民回忆,此处原为商人黄氏的住宅兼商行;黄氏家族在50年代初期举家迁往海外。[阅读全文:]
摘要: 协和建筑部(Union Architectural Service,又名Fukien Construction Bureau)由基督教卫理公会于1916年创办,是福州近代最大的设计机构,除房屋设计外兼及[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中洲岛与南台岛仓前路之间的闽江南港,又称“仓前桥”、“中洲桥”,宋代为浮桥,元初建木桥,屡建屡毁。清乾隆年间,福清人何际逑兄弟捐资及集资建石桥。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长约108米,八墩九孔,等跨。船形墩。1930年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1971年再次改建,加宽2米,增高4米,于中洲上建旱桥,将江南桥与万寿桥连为一体,改称“解放大桥”。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桥面倒塌,再次重建,现仅余桥墩残件于江中。[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复园路12号“东南守押”院内,原为部队所有,建于1950年代。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房屋,带有苏联新古典主义风格,但装饰朴素。现作为办公楼、住宅使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