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鼓楼区西峰支巷7号,曾经是陈可钧的家族祠堂,也是福州保留的唯一与陈可钧有关联的地方。2017年被拆除,原址用于西峰小学扩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罗源县中房镇厚富村水尾,为一座木构廊桥,始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清代重修。1993年除夕因村民烧香祈福失火烧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罗源县潮格村,明代建筑,相传为唐代吏部尚书倪振故居。2019年被村民拆除,全新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2012年被村民拆除,全新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当代演绎2023年4月12日,东南卫视称“林则徐、严复、沈葆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福建侯官人。1400年前的侯官县治中心——如今的福州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便是他们的故乡。”该说法系编造,以上三人是侯官(县)人,非侯官村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罗源县松山镇迹头村。2023年被村民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元帅路,祀戏曲界的保护神——田都元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元帅庙主体建筑被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在一楼房底层恢复信仰活动。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古田县大桥镇澄洋村水尾,建于1914年。2020年被村民拆除,原址全新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阳岐午桥东侧桥头,是一处近代砖木结构二层民居。[阅读全文]
摘要: 福州国际健康驿站,位于福州马尾区琅岐海青营地北侧,为承接境外人员的大型集中医学观察场所,从建设到投用耗时56天,2022年5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马尾区青洲村,为一处清代民居。2019年,青洲村整体拆迁建设青洲新苑安置房,该处为村中唯一保留的建筑,计划修缮用于居民文化室。[阅读全文]
摘要: 福州棉纺织印染厂位于北门外灰炉头梅柳村、福飞路143号,筹建于70年代末,1984年正式建成投产,先后被评为省级优质工程、国家优质工程。[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罗源县白塔乡小云村,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阅读全文]
摘要: 机修车间建于1970年代,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主要用于修理和保养机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龙台山上,与镇国宝塔对峙而立,为八角九层楼阁式塔。可能始建于唐代、重建于南宋。根据相关资料,1981年文物普查记载:“龙台石塔”四个大字在古侯官龙台山石塔旁。塔前(西向)刻有“皇唐贞观五年八月吉旦”,后刻(东向)“旗阳十方大众募建”,左刻(北向)“大宋淳熙八年九月吉日”,右刻(南向)“兴禾里信士林居广重修”。可能于1938年倒塌。1970年代初,塔基曾被群众挖掘破坏,其出土的铁钱等文物均已散失,唯有一件铜塔交由省博物馆收藏,此塔形似方座烛斗,高20公分左右,塔身刻有“吴越”二字。疑似龙台山石塔老照片(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ABC翻拍)[阅读全文]
摘要: 本条例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阅读全文]
摘要: 根据2021年5月28日公布的《福建省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传统风貌建筑”是指未公布为文物、历史建筑,具有一定保护价值和建成历史,能够反映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对整体风貌形成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古厝城楼、骑楼、土楼寨堡、廊桥古道、店铺作坊、文庙书院、厂房码头以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高新区2022年10月26日公布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10处http://fzgxq.fuzhou.gov.cn/zfxxgkzl/gwhwj/qtwj/202210/t20221028_4458503.htm[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舍利院(吸江兰若)通往般若庵的古道上,为一座单孔石拱桥。桥栏上刻“安乐桥”,左右有款分别为“民国二年(1913)腊月佛诞日鼎建”、“石鼓主人古月领大众同立”。[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牛岗山公园东侧,绝大部分为全新仿造被拆除的竹屿陈氏大厝而建,官方称之为“牛岗山公园陈氏大厝”。2022年建成并于10月12日挂牌晋安区文艺家之家。[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