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建筑名称:尚书庙二、建筑创建: 始建于明代,是纪念抗元忠烈陈文龙的祠堂。清道光十二(1832)年“奉旨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 三、建筑衍变: 1949年后,尚书庙被政府接收占用 1986年达江路整体改造,尚书庙被改为大卖场。 1988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0月由于该地被政府售于房地产开发商,迁移至台江区三通路2号,与在中亭街改造中被毁而后异地重建的三通桥(异地重建)正对。见“陈文龙尚书庙(异地重建)”。 四、建筑形态: 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坐北向南,双坡顶,封火围墙。正门横额“敕封水部尚书”,左右小门额“覆忠”、“蹈义”墙基堵石刻“民国十年东西社捐造石基全座”。殿堂面阔五间,深七柱,高6.5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厅正面石廊柱有林则徐手书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东西墙尚有嘉庆、道光年间捐资修庙碑刻。 迁建前的陈文龙尚书庙(摘自《台江文史资料·第二十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盖山镇白湖亭,1980年12月奠基,1982年建成,坐西朝东,面向则徐大道。大约2021年年底被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 2021年9月7日公布新增4处。公布时间名称地点备注2021年9月城门文光宝塔城门镇城门村东南侧鳌顶峰 2021年9月台湾银行临江街道上藤路69号 2021年9月原盖山乡医院郭宅村桥西40号已公布为历史建筑2021年9月仓前仁庐仓前街道池后弄78号[阅读全文]
摘要: 第六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4月17日公布(4月24日公开),共2处。[阅读全文]
摘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9月30日公布(10月15日公开),共3处。[阅读全文]
摘要: 和平街陈氏民居为清代古建筑,位于长乐区和平街180号。该建筑为明兵部右侍郎陈省府第“司马第”建筑群之一。清代由长乐著名海商陈利事购置后重建。民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80平方米,前后共四进,分别为门厅、前厅、中厅、后厅,均为穿斗屋架,西侧设有书斋。该民居规模宏大,用材精良、雕刻装饰精湛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 晦翁摩崖石刻为宋朝石刻,属于石窟寺及石刻类别,位于亭江镇西巌寺内。宋庆元三年至四年(1197—1198),朱熹避伪学禁,寓居长安村时到此留刻。“仙苑”二字为楷书,南向,直下字高0.59米,宽0.53米,旁署草书“晦翁书”,该摩崖石刻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朱熹生平及理学的发展传播的实物载体。 保护范围:东、北至围墙边界,西、南至临近建筑院墙。[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五一北路鳌峰坊口。由省建筑设计院李志一设计,1985年11月20日开工,1987年6月30日竣工。(《福州市建筑志》)[阅读全文]
摘要: 原名台湾大戏院,位于五四路。由省建筑设计院李德华设计,1981年4月13日动工,1985年11月30日竣工。(《福州市建筑志》)1992年台湾大戏院改名福州大戏院。[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五一广场南侧。1972年建成灯光球场,1975年10月建成室内球场,成为体育馆。21世纪初拆除,福建省体育馆迁往五四北省体育中心,五一广场原址建设福建大剧院。[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八一七北路。前身为国泰电影院,始建于1947年。1949年8月被接管,改称大众电影院。1981年9月拆除,由省建筑设计院李志一设计,1982年10月11日开始重建,1985年6月30日竣工。(《福州市建筑志》)大众影院是福州市区仍在营业的最老影院。[阅读全文]
摘要: 凤凰剧院原名凤凰影剧院,由洪山镇人民政府投资800多万元,建成于1992年3月,6月正式开业。是当时福州最具规模的影剧院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省璜镇璜兰村北面。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单檐歇山顶。建筑在文革中遭破坏险些被毁,幸亏村民用作农资仓库才得以保留。2021年被整体拆除新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九仙山北坡鳌峰坊中段南侧,与真正的鳌峰书院旧址隔街相望,西侧与李世甲故居紧邻。 2010年,前部按福州清代建筑结构新建,后部则在保留李世甲故居民国西式建筑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之后该院落便被冠上“鳌峰书院”的名号,与历史上的鳌峰书院没有关联。 新建的“鳌峰书院”(拍摄:池志海/2011)新建的“鳌峰书院”(拍摄:林陶江/2008.02)新建的“鳌峰书院”门头房(拍摄:林陶江/2008.02)新建的“鳌峰书院"门头房(拍摄:林陶江/2008.02)[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始建时间不详,现存建筑主要是1947年由陈绍宽主持修缮、及1989年后由村民改扩建而成。[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横屿湖重自然村。井圈马蹄形,外壁刻有“住持僧达觉”、“捨癸亥岁造”等字,应为宋井。井旁还有两个石盂。在横屿村拆迁中灭失。 [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横屿湖重自然村一处路口。在横屿村拆迁中灭失。[阅读全文]
摘要: 由北园泰国华人林赛珠捐资,于1980年建成。王馀礼(1921--1979年),今盖山镇北园村人,原为福州台江中亭街“仁康”钱庄的二少爷,后因家境破落,16岁辍学赴泰国谋生,经过艰苦创业,先后在普吉一带置有橡胶园、“新他威”平民旅社、海滨公园、渡假村以及曼谷的房产等。王馀礼事业有成后曾出资在家乡兴建托儿所、老人馆等公益事业。1979年王馀礼病逝后,其夫人林赛珠女士遵照王先生的遗愿,于1980年捐资15万元人民币兴建北园村文化官,作为对乡亲的回报,这是盖山镇海外乡亲捐资兴建文化馆的第一人。(《福州市盖山镇志》)[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