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仓山区 >> 仓前街道

该分类下有243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仓前街道" 分类下的词条

天安堂
编辑:47次 | 浏览:132868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11-30 01:57

摘要: 位于仓山区天安里15号,由美国传教士麦利和(Robert Samuel Maclay )主持修建,清咸丰六年(1856)10月18日落成、举行献堂仪式;“以世人争趋名利,不求天锡之安,故取基督劳苦负重就我,我锡尔安之意以启之”,麦利和为之定名为“天安堂”,英文名Church of Heavenly Peace。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黄治基牧师筹集银两万元将该堂扩为千人大教堂,并在此纪念美以美会传入福州50周年。1988年,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天安堂被教会自行拆除,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建筑。1999年10月30日举行献堂典礼。新堂面积达23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聚会。[阅读全文:]

仓前盐仓遗址
编辑:11次 | 浏览:13436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6-28 20:52

摘要: 位于仓山区池后弄56号。明洪武年间(1368-1396)天宁山北麓始设盐仓;明弘治间(1488-1505)重修,并建管理盐业的官署;明正德间(1506-1621),转运使钱承德建大厅、夹室、门廊、神祠、碑亭、警夜楼及公廨诸所。嘉靖年间日本人横行福建沿海,嘉靖三十六年(1563)八月,日本人首犯福州,仓山惨遭洗劫,大片盐仓被烧毁。嘉靖后期允许盐商自创盐仓。明万历年间(1573-1619),闽县、侯官两县盐商所创私仓多达143间,分布于江南桥至天安寺一带,自此烟台山北麓道路被称为“仓前”,烟台山被称为“仓前山”。清代盐仓被废,改为民居。 现存盐仓遗址,坐南向北,占地约100平方米。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4间,进深2柱,原木柱被截短使用。原木地板改为水泥地板,木柱只剩4根,风化糟朽严重。该遗址为仓山地名由来提供物证,是研究仓山地区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阅读全文:]

梅坞陶铸故居
编辑:8次 | 浏览:37133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6 16:09

摘要: 陶铸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梅坞社区佛寺巷13-21号,原为天安寺的一部分,《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中登记为“梅坞居委会”。建筑为民国时期木构悬山顶双层排厝,坐东南向西北,总占地面积422平方米。面阔五间(25米),进深三间(17米)。下层前部为走廊,宽3.29米。前有庭院,进深3.24米,宽约20米。1932年,时任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的陶铸与曾志等人曾在此居住,此处即成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的所在地。[阅读全文:]

福州中共地下电台旧址
编辑:23次 | 浏览:61720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8 21:45

摘要: 位于仓山区槐荫里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近代西式建筑。据佐藤明雄先生回忆,该建筑曾为大阪商船株式会社所在,也曾先后作为盟军联络处、中共地下党发报台使用。现为仓山区广电局宿舍。建筑占地186平方米,高10.5米,长16米、宽13米,采用红砖砌筑,底层为地下室,设一东西向单跑楼梯进入二层。一厅三房式布局,前卧室做八角形突出;立面有多道叠涩线脚装饰,屋顶为木桁架小青瓦屋面。[阅读全文:]

槐荫里2号
编辑:12次 | 浏览:13931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26 01:36

摘要: 位于仓山区槐荫里2号,与槐荫里4号、槐荫里5号隔路对望。该建筑原有三层,下部二层为砖木结构洋房,顶部一层为阁楼,因年久失修,征迁前已大面积坍塌、成为危房。建筑原主人李笃生(1891-1950),毕业于英华书院,民国时期曾在福州法院看守所任典狱长;其妻王新瑜(?-1956),仓前山坐堂中医,主治妇科。该建筑至征迁前,为李氏(李笃生之子)、陈氏(王新瑜妹妹之子,后前往台湾)所有。该建筑于2019年整体拆除重建,后开办民宿“蝶园”,并宣传为“王穆和旧居”,但王穆和家族实居住于槐荫里1号。[阅读全文:]

上藤路124号(2021年)
编辑:2次 | 浏览:4449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1-29 01:18

摘要: 原位于上藤路12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近代西式建筑。建筑风格朴素,除三层窗户发券外,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建筑原房主为福州著名痔疮科大夫李守泰医生,此后一直由李氏后人居住。原建筑在2020年7月因上藤路拓宽而拆除,2021年在原址西侧、上藤路126号旁仿建一座。[阅读全文:]

陶园大院
编辑:107次 | 浏览:12225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1-01 21:25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公园路,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有“仓山最美的建筑群”之称,建于1917年,开发商为华侨张开文(他同时也开发了附近的象山里4号)。陶园大院建成以后,现在的公园路一带亦被民间呼为“陶园街”。陶园大院在2005年公园路的“改造”中被拆除。原址建设了高层住宅小区“使馆区9号”。[阅读全文:]

独立厅
编辑:11次 | 浏览:51543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18 03:18

摘要: 位于仓山区梅坞路9号,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刘杰、林雨时、陈毓鑫和王鸿滋等人向清政府注册成立桥南公益社,举郑祖荫为社长,名义上办理劝葬、戒烟、施医、救火等公益事业,暗中进行组织和宣传革命;该社成立时先设在仓前山冯巷铺(今巷下路)的古榕书院,后因成员增多,移至梅坞路本建筑内,对外称“丙午俱乐部”,实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并创办《建言报》,鼓吹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闽,由马尾乘船抵福州码头,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会欢迎,在发表演说后亲笔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建筑占地约100平方米,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展览馆使用,内部有辛亥革命的常设展览。[阅读全文:]

爱国路2号
编辑:71次 | 浏览:121416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8 23:22

摘要: 位于仓山区爱国路2号,三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建筑,殖民地外廊式风格,建于清代(早于1868年);曾为天裕洋行、天祥洋行、怡和洋行等所有,并曾作为美国驻福州领事馆使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前,归福州市邮电局所有,为职工宿舍。2015年以“清邮政司宿舍”名义公布为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2016-2017年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中被修复,作为博物馆及万科“仓前九里”营销中心使用。[阅读全文:]

美国驻福州领事馆办公楼
编辑:37次 | 浏览:101622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0 20:58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84号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内,为民国中晚期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原址建筑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先后为圣公会医学传教士施约翰(Dr. J. A. Stewart)、英商万兴洋行经理住宅、德商禅臣洋行产业等。美国领事馆约于1930-1937年间迁入。根据建筑形态和历史资料,建筑可能经过改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