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池后弄33号,建于1925-1935年间。与福庐、仁庐隔路对望,为青砖砌筑的三层砖木结构近代西洋式建筑,占地面积179平方米。建筑入口有带有柱式的门楼,除此之外总体风格朴素,立面窗全部做平拱,屋檐直接挑板,檐口不设叠涩线脚。从建筑风格推测,可能早期是美籍教会人士的住宅。现作为福州高级中学教师住宅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万春社区的塔亭路49号,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洋门脸”式建筑,建于民国初期。建筑临街,东偏北10度,占地面积58平方米;楼共三层,总高9.6米,长8米,宽8米。大门和窗户为砖砌拱顶,灰砖墙上有女墙一围。一楼临街店面原开设“郑聚发寿板店”(棺木店),现为郑氏后人居住。[阅读全文:]
摘要: 晋丰当铺是曾位于仓前山仓观顶附近的一家当铺,由廖毓英家族(其旧居即吉庇路的廖毓英故居)经营。抗日战争爆发后停业。今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观音佛弄19号位于观音佛弄尽头、观音佛弄17号北侧,四面封火墙,坐西朝东,前后两落,均为两层,典型的民国木构,装饰较少。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三合土地面,屏门有金饰。过天井二进为楼。建筑于2015年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观音佛弄17号,为一座民国二层木楼,单落带前后天井,座西朝东,面向观音佛弄坊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建筑于2015年被全部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 巷下庙又名“马王张元帅庙”,是位于仓山区冯巷铺(现巷下路)的一座庙宇,是一座具有典型福州传统建筑风格的公共建筑。 在今巷下路10号仍有半幢传统建筑,可能即为当年的巷下庙遗存。[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龙潭角(原龙潭路69号),为福州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员郑祖荫故居。[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梅坞路花生弄(原花生弄21号),为民国时期福州基督教信徒的住处和聚会处之一。被誉为“中国家庭教会圣徒般人物”、《奇异恩典》的作者郑惠端曾在此居住。在2012年的“烟台山保护改造”工程中消失。[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