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建筑名称:尚书庙二、建筑创建: 始建于明代,是纪念抗元忠烈陈文龙的祠堂。清道光十二(1832)年“奉旨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 三、建筑衍变: 1949年后,尚书庙被政府接收占用 1986年达江路整体改造,尚书庙被改为大卖场。 1988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0月由于该地被政府售于房地产开发商,迁移至台江区三通路2号,与在中亭街改造中被毁而后异地重建的三通桥(异地重建)正对。见“陈文龙尚书庙(异地重建)”。 四、建筑形态: 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坐北向南,双坡顶,封火围墙。正门横额“敕封水部尚书”,左右小门额“覆忠”、“蹈义”墙基堵石刻“民国十年东西社捐造石基全座”。殿堂面阔五间,深七柱,高6.5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厅正面石廊柱有林则徐手书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东西墙尚有嘉庆、道光年间捐资修庙碑刻。 迁建前的陈文龙尚书庙(摘自《台江文史资料·第二十辑》)[阅读全文:]
摘要: 蝉娘娘宫,原位于福州市茶亭街西侧福德河(现茶亭河)边。传说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取名”同心堂“,因供奉三尊蝉娘娘神像,故又称蝉娘娘宫。2006年,茶亭街改造,蝉娘娘宫迁移至白马花园5座104单元。[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省璜镇璜兰村北面。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单檐歇山顶。建筑在文革中遭破坏险些被毁,幸亏村民用作农资仓库才得以保留。2021年被整体拆除新建。[阅读全文:]
摘要: 建于清同治年间。2021年10月被拆除,后续计划异地迁建。其原址建设永泰三环路。[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高湖市场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吏部验封司郑善夫捐资倡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占地854平方米,南偏东85度,由门楼、前厅、厅堂、厢房、天井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形式,檐下如意斗拱出跳,重檐悬山顶,大门处有一对石抱鼓。进门处有龙凤藻井,两边游廊,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均穿斗式构架,双坡顶。原先戏台已倒塌,照壁已被更改。原有林则徐书的《南湖郑氏祭田记》碑一通,现立于福州于山碑廊。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祠庙建筑的重要实例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 竹榄定光寺原位于高盖山南麓,因修机场,迁至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义序村榴峰南麓,占地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南偏东5度,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天王殿、观音阁已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雄宝殿原为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周以封火围墙,除瓦屋面为木构件外,其他均已改为水泥。该寺最珍贵之处在于大雄宝殿和两边封火墙上的壁画均为明代壁画,主座壁画为女娲娘娘、王母娘娘、九天玄女;两边壁画为36位文官武将画像。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2015年大雄宝殿坍塌,但壁画目前仍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同安镇辅弼岭古道中段鳌头岩下,始建于南宋,现存实物重修于清乾隆初年。惜字坛建于一岩穴的洞口,石框上刻有“字迹藏岩穴,文光射斗墟”的对联,横批“敬惜字纸”。[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