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永泰县嵩口古镇,南面大樟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三层木结构阁楼式建筑,建筑面积370㎡。一层为过街通道;二层供奉林公大使(林惠)。林惠为永泰汤埕人,南宋末年与兄弟林显、林应共同参军抗元,战死后首级漂至梧桐,身体却出现在嵩口楼下潭。本地百姓为纪念他故建此楼,名“得身楼”,因与“德星楼”谐音,久而久之改为今名。每年正月,嵩口民众都要举行林公大使出巡的“迎神”活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中山村77-2号(直街尾和米粉街尾之间),南面大樟溪。原名“兴安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旅嵩的莆仙商人筹建,是莆仙商人议事或临时歇脚之地。宫中奉祀妈祖,保佑溪上船只和木排航行安全。建筑面积725㎡,分外大门、大厅正栋、大厅正廊、戏台。其规模并非一蹴而就;清光绪四年(1878年),嵩口街商人和地方人士重修天后宫、扩大规模,并在厅廊两侧立石龙柱;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再次扩建下厅和外围墙,并于下厅增建大戏台和戏房。“文革”时被挪做食品厂、派出所,庙毁物坏,龙柱亦毁。1980年代,由台胞叶智尧先生和张维祉夫妇共同出资35万元,重塑妈祖神龛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并从泉州惠安请师傅重雕龙柱。现为永泰县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苍霞街道白龙路门牌,为福州九庵之一。始建未详,重建于清光绪丁末年(1907年)。从北向南,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庵正门石横额:“白龙武圣庙”,小门额:“文经”、“武纬”为匾。[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台江乡鹤林村,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年间及清代重修。内祀杨真君。杨真君系福州民间传说人物,他常借钱接济穷人,并为五代闽国建造福州城做过贡献。殿为土木结构,坐北向南,面积974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亭江乡怡山,始建年代不详,坐北向南,面临闽江。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同治五年(1866年)扩建,占地面积906平方米,土木结构,由妈祖殿、观音阁、三宝殿、白马庙、怡怡斋等组成。[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郊宦溪乡民义村,建于清代。坐西向东,土木结构,歇山顶,内设戏台、走楼、大殿等,占地328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亭江乡闽安镇,始建于清代,1922年重修,由大殿、戏台、厢楼组成。建筑坐西向东,面积245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构架,双坡顶,两边设风火墙,佛像己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郊亭江镇东岐村。始建于清康雍年间,乾隆、光绪扩建、续建,民国19年又修葺祠内,改造祠埕。祠坐北向南,木构,宽21米,深28米,总面积588平方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