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不可移动文物 >> 县(区、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分类下有286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县(区、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下的词条

溪源寨
编辑:2次 | 浏览:1338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1-22 19:34

摘要: 位于闽侯县鸿尾乡溪源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前后三进,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阁楼等,两侧有护厝;周以寨墙,底层用青石垒砌,高约4米,总高约6米;左前、右后各有一座炮楼。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规模宏大,装饰精美。[阅读全文:]

东湖郑氏宗祠
编辑:1次 | 浏览:17922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2:13

摘要: 坐西朝东,占地1250平方米,共三进。始建于元末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为清代中期建筑。东湖村为革命基点村,该祠是土地革命时期东湖乡苏维埃政府驻地。1931年10月邓子恢在该祠秘密召开会议,研究发动“二五”减租减息运动,并成立东湖农会。1933年在该祠成立东湖乡苏维埃政府。[阅读全文:]

东坪刘在庵墓
编辑:0次 | 浏览:1218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2:10

摘要: 墓葬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东西宽约38.6米,南北长约75米。据考古调查判断,该墓为朱熹学生刘砺(号在庵)的墓,建于南宋理宗后期,最后一次维修是明万历十一年由连江县知事刘烶重修。出土墓碑,竖书“宋儒长乐在庵刘公墓”。该墓为我省罕见的保存各种规制较为完整、规模宏大的南宋古墓。[阅读全文:]

蒲边丁家祠堂
编辑:2次 | 浏览:20184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2:02

摘要: 共一进,占地457.68平方米,建于清代中期,为闽东地区宗祠类建筑。1962年6月16日,福建省建筑工程学校倪希楷、林兆枢等16位知识青年组织成立青年志愿队奔赴蒲边村插队落户,历时13年。该祠为青年志愿队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前半部分回廊、披榭改建成现有双层带外廊的木构楼房。[阅读全文:]

贵安朱文公祠
编辑:2次 | 浏览:19324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1:56

摘要: 占地267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为连江仅存的几座朱子祠之一。该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现存一清代青石横匾,横书“朱文公祠”,上款“道光岁丁亥仲春吉旦建”。[阅读全文:]

龟山营寨遗址
编辑:1次 | 浏览:13997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4-07 19:44

摘要: 一、建筑名称:龟山营寨遗址二、建筑创建:明末水军都督周鹤芝据守海坛抗清时所筑。三、建筑衍变:  城成不久,海坛岛被清兵攻陷,周鹤芝下落不明。  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满清颁布了“迁海[阅读全文:]

郭柏苍家族墓
编辑:1次 | 浏览:15096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6-17 18:16

摘要: [洪山镇马鞍村北·清光绪十六年(1890)·区文物保护单位]郭柏苍(1815-1890),侯官(今福州市)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学者、藏书家。官至内阁中书及主事。[阅读全文:]

杨厝龟山阁
编辑:0次 | 浏览:12928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1-31 13:09

摘要: 位于闽侯县青口镇杨厝村。龟山阁坐北朝南,为全木结构双层楼阁,建于碧波之上,江水环流阁下,基础用方形条石垒迭成“井”字形墩式基,上铺方形磉盘石,鼓形石柱础。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灰瓦铺作,鹊尾吻。四角转角处椽板象四把合扇展开,结构奇巧。上下两层四周均置木环廊,木倚栏和靠背花格栏干,花格门、窗。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阅读全文:]

吴山耕藏祠
编辑:3次 | 浏览:12833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8-04 23:48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吴山村,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供奉林延皓。清乾隆庚寅年(1770)重修,其中顶梁、托拱、云板、石柱础等均为明代式样,祠为林延皓归隐时始建,1997年由民间集资重修。该祠为明代遗构,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1996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天水赵氏宗祠
编辑:3次 | 浏览:15701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04 12:56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天水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民国十九年(1930)重建,为二进木结构建筑。牌坊式门楼,顶上有双龙抢珠及人物浮雕,门面已改为现代玻化砖。第一进为戏台,上有五层椭圆形藻井,两边分别为鸳鸯池、化龙池,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二进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神主龛设宋太祖及父母兄弟塑像,两侧有宋代十八位皇帝画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