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不可移动文物 >> 县(区、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分类下有271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县(区、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下的词条

长乐太平桥
编辑:7次 | 浏览:12882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8-11 22:52

摘要: 太平桥位于长乐市区东关的汾阳溪上,始建于唐代,明代、清代两次塌毁,毁后均得以重建。桥身长8米,阔5米,桥畔有记录造桥的明碑1块、清碑2块。现为长乐市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陈时范第宅
编辑:2次 | 浏览:13452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19 15:18

摘要: 位于古槐镇井门村天马山之麓,星溪之畔,俗称陈厝里。宅第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当时称布政使陈时范府第。木构,面宽七间,三进,俗称“八扇七”,前埕照墙至大门深4.3米,整座进深75.52米,宽21.10米,建筑总面积达1619.80平方米,是一座深宅大院,原貌基本完好。[阅读全文:]

溪源寨
编辑:2次 | 浏览:10522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1-22 19:34

摘要: 位于闽侯县鸿尾乡溪源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前后三进,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阁楼等,两侧有护厝;周以寨墙,底层用青石垒砌,高约4米,总高约6米;左前、右后各有一座炮楼。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规模宏大,装饰精美。[阅读全文:]

东湖郑氏宗祠
编辑:1次 | 浏览:13794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2:13

摘要: 坐西朝东,占地1250平方米,共三进。始建于元末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为清代中期建筑。东湖村为革命基点村,该祠是土地革命时期东湖乡苏维埃政府驻地。1931年10月邓子恢在该祠秘密召开会议,研究发动“二五”减租减息运动,并成立东湖农会。1933年在该祠成立东湖乡苏维埃政府。[阅读全文:]

东坪刘在庵墓
编辑:0次 | 浏览:9479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2:10

摘要: 墓葬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东西宽约38.6米,南北长约75米。据考古调查判断,该墓为朱熹学生刘砺(号在庵)的墓,建于南宋理宗后期,最后一次维修是明万历十一年由连江县知事刘烶重修。出土墓碑,竖书“宋儒长乐在庵刘公墓”。该墓为我省罕见的保存各种规制较为完整、规模宏大的南宋古墓。[阅读全文:]

蒲边丁家祠堂
编辑:2次 | 浏览:15857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2:02

摘要: 共一进,占地457.68平方米,建于清代中期,为闽东地区宗祠类建筑。1962年6月16日,福建省建筑工程学校倪希楷、林兆枢等16位知识青年组织成立青年志愿队奔赴蒲边村插队落户,历时13年。该祠为青年志愿队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前半部分回廊、披榭改建成现有双层带外廊的木构楼房。[阅读全文:]

贵安朱文公祠
编辑:2次 | 浏览:13916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4-10 21:56

摘要: 占地267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为连江仅存的几座朱子祠之一。该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现存一清代青石横匾,横书“朱文公祠”,上款“道光岁丁亥仲春吉旦建”。[阅读全文:]

龟山营寨遗址
编辑:1次 | 浏览:11305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4-07 19:44

摘要: 一、建筑名称:龟山营寨遗址二、建筑创建:明末水军都督周鹤芝据守海坛抗清时所筑。三、建筑衍变:  城成不久,海坛岛被清兵攻陷,周鹤芝下落不明。  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满清颁布了“迁海[阅读全文:]

郭柏苍家族墓
编辑:1次 | 浏览:12173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6-17 18:16

摘要: [洪山镇马鞍村北·清光绪十六年(1890)·区文物保护单位]郭柏苍(1815-1890),侯官(今福州市)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学者、藏书家。官至内阁中书及主事。[阅读全文:]

凤港林森故居
编辑:0次 | 浏览:15658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1-31 18:43

摘要: 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凤港村,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林森高祖林国仕(字用厂)修建,瓦椽架于七星壑上。“据村里的乡贤说,林森出生时老屋已基本濒临倒塌,林森之后曾经多次回乡,但是他每次回乡,都以关抚民生为先,不但修道铺路,还兴办了4所中小学,编修了淘江林氏族谱,却无暇顾及修葺自家陈年老宅,以至老宅年久失修,于20世纪50年代故居毁坏。”上世纪90年代,乡亲自发筹资,在原址附近依照原貌建成故居。[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