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盖洋乡珠峰村。由谢天养建于清朝末年,由于当时土匪猖獗,出于对子孙后代的安居乐业着想,35岁的谢天养选择在珠峰阳光充足,地势险要的牛坪岐右侧墩仔下鲤鱼嘴处兴建珠峰寨。全寨历时22年建成,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辉煌时期曾住三百多人,是当时县内三大寨之一,方圆数十里的人们称之为“最文明的寨宇”。[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盘谷乡福坪村福坪46号。建于光绪年间,占地面积1611平方米。整个建筑为天井式四合院格局,双层土木结构,现保存完好。外围寨墙坚固,庄墙廊房共有二层,外墙设有瞭望窗和射击孔。一座三层铳楼与寨墙连成一体,扼守在通往新安庄的村口大道边上,默默地为张氏庄主看家护院,抵御匪盗。[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洑口乡山寨村山寨33号。为黄贵郎所建,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历时12年建成。原寨占地面积三千余平方,现存院落占地面积1040 平方米,建筑面积1616 平方米。该寨风水上有“飞凤下洋”格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霞拔乡下园村旧厝13号。始建于清朝嘉庆廿三年(1818 年),占地面积2443 平方米,建筑面积3842 平方米。三进三落, 六厅, 九天井, 128间;三面石砌围墙,似寨非寨;建筑规模宏大,外延建筑下至油坊,中有书斋楼( 又称牛角楼,形似牛角),右方建有外楼,俗称楼仔,左后角建有二层粪椆。[阅读全文:]
摘要: 大洋镇宵洋村玉坪33号。余悠贤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起建,占地面积约1486平方米,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封闭式长方形双层土木结构,由下落门楼、上落八扇厝以及书院、天井、过水、横楼等组成,共有108个房间。建筑右侧方种植有十多棵风水树,以遮挡出水口。[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白云乡岭下村2号。原名步祖村、岳厝,2002年经族人商议更名为岳家庄。由岳武穆二十二世孙岳孝西于道光21 年(1840 年)建成,占地面积3027.8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19.36 平方米, 共有162 间住房。[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白云乡北山村后园里1号。由何大瑞始建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 年)。又称“修竹寨”,因纵横交织的村道把竹林围成一个心形图案,故又名“爱心寨”。占地面积1845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98 平方米,共有房间87 间。寨堡坐北朝南,呈“日”字形中轴对称结构,三进布局,正面阔53 米,进深75 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山狮子峰的古石蹬路上,距涌泉寺约1公里。木构,4角,单檐歇山顶。相传为王审知更衣处,故名,元大德十年(1306年)重建,更名“普贤境界”。清乾隆年间再修,复称更衣亭。[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盘屿村红星农场大头自然村,又称大头桥。宋政和七年(1117)建造,民国25年林琛等人改造扩建,桥头有民国重修碑。石构平梁廊屋桥。单孔,南北走向。全长7.3米,宽1.89米,高4米。两岸金刚墙上迭涩出跳,上架三根大石梁,石梁上有:“时政和七年岁次丁酉仲夏日□□张遂造”等题刻。民国时期扩建金刚墙。并在石梁两侧铺上杉木和木板,把桥面加宽至6.85米,构成石木相结合桥面。又在桥面上覆盖木构四角亭为单檐歇山顶。该桥有明确纪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