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按字母顺序浏览:

搜索“TAG:118”找到相关内容157篇,用时0.106243秒     

漈下古城门
编辑:0次 | 浏览:13590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26

摘要:“居乡之北,俗叫城门楼,坐南,面文笔峰”(引自《甘氏族谱抄集》,下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楼双层,高7.07米,面宽7.85米,进深7.42米。下层砖石结构,开北、东二门,北门石砌拱顶,宽2.22米,高2.87米;门额“漈水安澜”四字;东门用木柱架空。上层为木结构城楼,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宽6.20米,进深五柱,深5.64米;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后金柱间抬梁,檐下用四跳丁头拱承托挑檐檩。关于城门楼的始建年代,族谱有清晰的记载,称“(开基二世祖思玉公)生平善勘舆……创造总门,曰城门楼,坐壬兼亥三分,则此功甚大也”。据此测算,城门楼的创建年代应在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经现场勘察,在城门楼脊檩下方发现遗有尘封日久的墨书,内容除起首第二字外,余均可读,为“旹□啟伍禩歲次乙丑月建丁亥朔旦越有拾日寅時重新架建一完者”,据此判断,现存城门楼应为明朝天启五年(1625)重建,距今也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了。[阅读全文]

漈下龙漈仙宫
编辑:0次 | 浏览:13023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24

摘要:族谱所录为登瀛宫,“即仙奶殿,坐南向北,左右两河合后,为溪山第一”。位于龙漈溪东、西两涧合流之处的内侧,前对文笔峰。仙宫的主体建筑由前面的门房、天井、二侧厢房和后部的大殿组成,总建筑面积230.39平方米。大殿平面为横向的长方形,面阔五间,宽13.67米,次间与梢间间用板壁相隔;进深六间,深9.18米,最里一间供奉开基拓主马仙娘的神位。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后金柱间抬梁,上覆藻井天花,后部的明间上方也加平板天花覆盖。屋面重檐,下檐的四面均为单面坡,内端与四金柱间的穿枋相搭接;四金柱向上抬升,在金柱内侧的平梁、横枋和45º角枋上,等距离八面立柱,中心架立雷公柱,构建出完整的圆形屋网构架,挑檐斗栱、椽条、屋瓦等均从内向外呈放射状伸展,形成外观独特的圆穹窿顶上檐屋面。 龙漈仙宫外形取天圆地方之式,呈现外方内圆、穹窿高起之外观,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北京天坛之构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殿正中悬挂的“方壶圆峤”匾(峤,意指高而直的山),正是这种建筑形式的贴切说明。 仙宫的始建年代无考,但现存大殿建筑则是典型的明代风格。殿内珍存有铁制香炉一个,炉侧面阳刻铭文:“古田縣二十二都九保龍漈境住民甘良坦嘉靖二十九年正月舍馬氏真仙香爐一隻”,证明神殿应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之前。同时,大殿前廊额枋及挑檐檩下方均有墨书纪年,分别为“旹大明隆慶三年歲次已巳拾貳月丁丑[阅读全文]

漈下峙国亭
编辑:0次 | 浏览:9446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19

摘要:“即四角亭,坐南朝北,左前距溪有大岭,后右下岭五级往巴地,右岭往横路街一十五级”。位于漈下村西南端,为南向进出村子必经之路亭。亭子正方形,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三间,宽6.5米,高5.48米。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后金柱间抬梁,但在亭子东北侧通往横路街方向,又减去一柱,成为独特的15柱结构。神龛供祀武圣关公及关平、周仓神像。该亭脊檩下墨书纪年“大清康熙四拾肆年歲次乙酉……”,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修,但亭内构件简洁明朗,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弥足珍贵的是,在亭子内外上下各处梁枋的内外侧面,保留下来大量的人物故事彩画,绘画题材涉及“三国”、“水浒”、“封神榜”以及各类传奇故事、人物传说等,人物动作各异、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色彩鲜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清代彩画题材库。[阅读全文]

漈下聚宝桥
编辑:0次 | 浏览:10448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13

摘要:“即下桥,坐南向北,下临大溪,右连飞来庙,左至下洋中”。又称漈川桥、水尾桥。木质平梁,二侧加支斜撑拱臂,单檐歇山,八扇十六柱风雨廊屋桥。面阔七间,长25.11米,进深二柱抬梁,宽3.97米,距水面高度4.88米。神龛供玄天上帝。始建年代不详,当心间脊檩之下墨书“大清光緒三十三年歲次丁未仲冬月初四辛卯日辰時重建大吉”,说明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建。[阅读全文]

漈下飞来庙
编辑:0次 | 浏览:10379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10

摘要:俗称水尾殿。“旧址在水尾,坐东向西,今迁聚宝桥右,崇祀飞来大王、夫人奶”。单进合院式,前天井三面围廊,总面积155.89平方米。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宽8.63米;进深五柱,8.57米;抬梁、穿斗混合式,前廊轩顶,前后金柱间抬梁。大殿脊檩下方墨书纪年“大清咸豐拾壹年歲次辛酉桂月丁醜日卯時鼎建大吉”,说明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大殿前右廊处,立有“大清同治二年(1863)”重修碑。 飞来庙的前廊及大殿神龛二侧、墙壁上留存有大量的古壁画与楹联。这些壁画多有落款,说明其绘于清同治七年(1368),作者为漈下村清末著名文人甘炳焜。[阅读全文]

漈下花桥
编辑:0次 | 浏览:13097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8:53

摘要: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一座木平廊桥,宽4.5米、长10米,为三扇八柱郎桥,,桥内顶部椽桁、枋均有彩绘图画。该桥东端与古城楼相倚,西端依连水碓楼。[阅读全文]

吉祥寺塔
编辑:3次 | 浏览:12504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5 18:23

摘要: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元大德和明成化年间两度重修。后因雷霆震撼,塔身欹斜,民国24年雪峰寺主持圆瑛法师捐募重修。塔为实心石构,通高25米,基宽7.7米,八角9层楼阁式须弥卒底,基层八角雕有八尊武神,2-9层第层八面均设佛龛,内雕座佛,佛龛两边石雕各种花草鱼虫,飞禽走兽,造型淳厚古朴。[阅读全文]

鼓岭多察理别墅
编辑:5次 | 浏览:11091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2-31 23:36

摘要:位于晋安区鼓岭柱岗顶的山脊路(Ridge Rd.)南侧,系美部会(ABCFM)传教士多察理(Rev. Charlie Lysander Storrs, 1874-1952)在鼓岭的度假别墅,建于民国时期。门牌号70(1919年之前)、312(1919年之后)。单层石木结构建筑,已经过改建,现为民居。多察理1904年起在邵武传教,是福益华医生(Dr. Bliss)的伙伴之一。曾任邵武汉美中学(Han Mei Academy)第一任校长、福建协和大学教授等。[阅读全文]

安樟碇步桥
编辑:1次 | 浏览:11527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2-15 13:36

摘要: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安樟村,南北走向。2016年遭到台风尼伯特引发的洪水冲毁,现仅余北桥头10齿。[阅读全文]

鸿尾矴步桥
编辑:1次 | 浏览:14779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2-15 13:25

摘要:位于闽侯县鸿尾乡鸿尾村下堂自然村南,约建于清代,东西走向,约50齿,40米长。[阅读全文]

大模寨
编辑:0次 | 浏览:9592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1-23 13:52

摘要: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大模村,为一座寨堡型的民居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周以寨墙,一进为门楼,二层,上设瞭望窗和射击孔;过封火墙为二进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左右披舍封火马鞍墙;其后为院,推测原有阁楼,早毁。主座两侧各有一列护厝。[阅读全文]

溪源寨
编辑:2次 | 浏览:10520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11-22 19:34

摘要:位于闽侯县鸿尾乡溪源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前后三进,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阁楼等,两侧有护厝;周以寨墙,底层用青石垒砌,高约4米,总高约6米;左前、右后各有一座炮楼。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规模宏大,装饰精美。[阅读全文]

林纾墓
编辑:8次 | 浏览:1169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6-20 18:40

摘要:位于晋安区新店镇过溪村白塔垄山(现三山陵园内),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墓地。林纾1924年病逝于北京,1925年归葬于此。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沈葆桢祠堂
编辑:1次 | 浏览:24484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6-17 18:00

摘要:[乌山路2号·清光绪十四年(1888)]原为明末许氏涛园(即石林),清光绪六年(1880)在此建祠。祠堂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坐北向南,主要建筑有仪门、御碑亭、祠厅、大厅、花厅、附属建筑[阅读全文]

屏南万安桥
编辑:9次 | 浏览:26193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13 22:50

摘要:位于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宋代始建。屡毁屡建,清乾隆七年(1742)、民国二十一年(1932)两次重建。1954年重修被洪水冲毁的约1/3桥身。[阅读全文]

小箬蛇山商周遗址
编辑:0次 | 浏览:8879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23 01:27

摘要:位于小箬乡湖柄村桥头自然村西北面蛇山(狗仔山)。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山脉呈南北走向。在山顶上采集到了灰硬陶片、灰黄色陶片,纹饰有云雷纹、席纹、水波纹和方格纹等,可辨器形有罐、壶、杯、盘等,属于“黄土仑[阅读全文]

牛头山遗址
编辑:0次 | 浏览:10098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23 01:19

摘要:位于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乡湖柄村牛头山上。1979年发现,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最厚达2.5米。有三层堆积:上层厚20~50厘米,遗物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从质地和纹饰看,与鸿尾黄土仑和昙[阅读全文]

古洋遗址
编辑:1次 | 浏览:9572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23 01:11

摘要:古洋遗址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古洋村北面闽江下游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至今,古洋遗址已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一批石锛、石斧、石凿、小纺轮、略大的纺轮,还有少量成件的陶杯、陶豆、陶罐、支座,有的陶器底部刻有颇为规[阅读全文]

黄土仑商周遗址
编辑:0次 | 浏览:18633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23 01:07

摘要:黄土仑遗址位于闽侯县鸿尾乡石佛头村鸿尾中学校园西侧,1974年开辟操场时发现。遗址属于青铜时代。1974~1977年考查、试掘,1979年1~4月两次发掘,揭露面积700平方米,清理19座竖穴土坑墓,出[阅读全文]

中直钱公宝殿
编辑:3次 | 浏览:20121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2-21 10:13

摘要:钱公宝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西元1736-1795),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重修。中直钱公宝殿壁画于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2010年列为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2012年公布为古田县第五[阅读全文]

 共157条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