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松居
一、建筑名称:梦松居编辑本段
曾位于仓山区马厂街33号,为带有院落的木结构广式间排。梦松居原为丁氏家族祖居,动物学家、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生物系主任的丁汉波教授在此居住八十余年。该建筑在2005年左右的程埔头改造中被拆毁。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二、建筑创建:编辑本段
建筑始建时间不详。根据丁家人的回忆、结合历史地图判断,应建于1920-1928年之间。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三、建筑演变:编辑本段
建筑始建时间不详。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1923-2003年,为丁氏家族居住。根据是丁友玲女士的回忆文章《回忆先父丁汉波》:“后住祖屋马厂街梦松居,直到2003年,共80年”。 福老建州筑
2005年左右,梦松居在程埔头改造中被拆毁。原址现为“欣隆盛花园(三期)”。 林轶南
四、建筑形态:编辑本段
梦松居是曾经位于马厂街33号的近代建筑,建筑样式为传统木结构二层小楼,二楼有精致的美人靠。建筑已拆毁。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建筑门楼颇具特色,为近代西洋式,木门则是福州传统式样。
福州厝
五、相关资料:编辑本段
-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105周年校庆之际,丁汉波之女、任新北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的丁友玲女士撰有《回忆先父丁汉波》一文,详细叙述了丁氏家族、丁汉波教授的生平,并涉及梦松居,全文摘录如下: 福州厝
回忆先父丁汉波
父亲去世了,他安详地、悄悄地离开了我们。他来不及看他疼爱的曾孙女一眼,来不及住一住女儿为他准备的新居就走了。我们痛失慈祥的父亲,他的学生失去了慈父般教导他们的老师,我国发育生物学界失去了一位博学的老前辈。福老建州筑
从小,我们就知道父母是研究生物的。记得当我们懂事时,我就看到父母的书房中摆着许多动物的标本,比如鸟类的标本、青蛙的标本、蜥蜴的标本,甚至人胚胎的标本。书柜中摆着许多生物学方面书籍和古今中外字典、辞典,还有一盒盒装得整整齐齐的切片。这些东西很多是父亲从美国留学归国时带回来的。由于父母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工作繁忙,每天早出晚归,特别是母亲工作单位远,早上常常6:30就离开家,晚上6-7点才到家。因此,全家能在一起吃饭的时间是很少的。当全家一起吃饭时就是我们交流的时间。我经常听父亲讲述为生物系发展所设想的远景规划,他在工作研究中的乐趣和困难;还常常讲述他在野外采集标本的险情。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告诉我们,有一次他正在深山老林采集时,突然发现一条剧毒蛇竹叶青正挂在前方竹树上伸出舌头向他们“示威”。幸好发现得早,他用鸟枪结束了这条毒蛇的性命。 福州老建筑
记得我们小时候,就是星期天,父亲也必到他热爱的生物系上班。他也常把我带上。那时生物系楼房少,学生也不多,各种树木林立,小桥流水,环境十分幽静。实验室的小青蛙、小蝌蚪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当看到父亲细心地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叮嘱学校工友喂好实验动物、维护好系里环境、保护好系里绿树和鸟类时,我感到他的一举一动、一句句话都流露出对生物系一草一木、一树一鸟的爱护,对研究、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些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这也许是上大学时,我决定选择北大生物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林轶南
俭朴是父亲一生最大的特点。母亲曾对我们讲,1952年从美国留学归国时,父亲带回3个大箱子。其中2个大箱子装的是书籍、标本、切片,另一个大箱子装着行装。行装中大部分是他出国时带去的衣服,虽然穿破、穿旧了,但还舍不得扔,仍然带了回来。在他逝世后,收拾他的房间时,除了到英国开国际学术会议做的一套西服比较新以外,其它都是旧的,甚至破的。许多毛衣是打了补丁的。我们问母亲补丁是谁打的?母亲讲,是父亲到小店铺叫人帮他补的。送去补时,补的人十分吃惊问父亲,你当大教授还穿补丁的毛衣?现在穷人都不穿了。父亲只是一笑。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父亲走过了92个年头。他的一生是奉献给生物学研究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一生。
一、出身和家庭情况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1912年11月3日(农历九月二十五),父亲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的一个宗教教育世家。他祖父丁大樑(1864~1945)1888年毕业于福州福音书院,1916年至1920年任福州培元小学(现福建师大附小)监学(执行校长)。他父亲丁先诚(1891~1979)1914年毕业于福州英华书院,为该校第23届毕业生,曾参加1911年孙中山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福州光复战役,而后获民国政府二等勋章。祖父丁先诚两度留学美国,获西南大学文学士,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院教育学硕士,曾任过福建协和大学教育系教授兼代系主任,中华美以美会宗教教育总干事。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父亲小时候曾跟随他母亲林玉瑛在古田县幼儿园接受教育。1919年,父亲随全家迁居福州市仓山区马厂街玉庐(建园),就读于福州培元小学。后住祖屋马厂街梦松居,直到2003年,共80年。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二、一生重要的经历
1931年,父亲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英华中学,与郑维新、高名凯、郑朝宗、林恩卿、叶光明等同学。福老建州筑
同年,父亲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系,与许汉光、周华康、胡懋华等同学。后转到燕京大学生物系,先后师从胡经甫教授、徐荫祺教授和美国博爱理(Boring)教授攻读硕士学位,与林昌善、赵修复、郑材栋、阎彬、薛慕莲、谭娟杰、李肇特、王之栩等同学。1936年任生物系助教,并于1939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应聘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生物学研究员。 林轶南
1940年夏,父亲应福建协和大学林景润校长函聘,决定回故乡福建。在乘船回福建途中,在福建海面遭海盗抢劫,父亲丢失全部行李和教学、科研用的资料与标本。折回上海后,他再次乘货船南行。在旅途中,他结识了为帮助中国教育事业来福建协大任教的美国进步青年穆蔼仁(Donald Maclnnis)。一路上,他除照顾这位美国进步青年外,还受命关照两个女孩。归途中,他们又遇到台风和日本炮舰,船只好停泊在闽东北小渔港,然后步行7天才到福州。回福州后,他就到因抗战迁到邵武的福建协和大学任教,代理生物系主任,兼任福建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林轶南
1945年,父亲为了到美国深造,与美国许多大学联系。由于他的学术成果,美国许多大学表示愿意接受他。他选择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为了实现去美国深造心愿,他四处筹款。母亲变卖了嫁妆给他凑齐了路费。1947年夏,父亲终于如愿以偿乘上去美国的船,经过数月海上漂泊到达美国。据父亲回忆,当时他在美国学习非常勤奋,连星期天都呆在实验室,很得教授青睐。1948年,由于成绩优秀,研究成果显著,他被破例授予“穆氏博士后奖学金”。1949年,他只用两年时间就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动物学研究员。在此期间,他的《用锄足蟾精子作为蛙属及拟蝗蛙属的卵雌核发育激动者的研究》和《用泥炭藓和卵黄作为无尾两栖类蝌蚪饲料的研究》两篇论文发表于世界第一流杂志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在美留学期间,曾参加过地下党的母亲经常寄去宣传共产主义的进步书籍,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父亲。因此,1950年朝鲜战争发生后,他婉言谢绝导师挽留,毅然决定回国。他赶乘最后一班从美国通往中国的船,几经周折,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1951年春起,父亲任福州大学、福建师院、福建师大生物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主任,直到1979年。1979年后升任副校长。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从1951至1992年间(除“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从没间断过研究、教学工作。他发表(出版)了94篇(部)论文与著作,编写了获国家教委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优秀教材奖的《发育生物学》。先后培养了19名硕士生和1名博士生。在国内学术团体中,父亲担任中国两栖动物学会常务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福建动物学会理事长等职。他的工作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可。196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多次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1959年后,父亲致力于培养发育生物学接班人。1965年,研究室研究梯队人才队伍形成。在父亲努力下,他的研究室成为我国高校惟一的发育生物学重点研究基地,而他开辟的“发育生物学”学科1984年被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文革”前,父亲主要研究家禽的无性杂交(蛋白调换、蛋黄调换)、有性杂交、混精杂交和人工授精,并以两栖动物为材料,采用杂交、调换卵胶膜、理化刺激和免疫学等方法探讨动物受精机理和发育中的核质关系等生物学基础理论问题。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三、“文革”中的遭遇与“文革”后对教育事业更执着、忠诚的信念
1966年“文革”开始,父亲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帽子。由于在美国留学期间,父亲参观过联合国大厦(当时联合国的会议是开放式的,任何参观的人都可以旁听,他也曾旁听过),这也成为他的“罪状”之一。当时我在北京学习,听说父亲被划为“走资派”,造反派逼他戴上高帽游街,虽然有个别极“左”派想殴打他,但许多学生暗中保护他,使他躲过了许多劫难。后来,他被下放到龙岩地区,由于没什么具体工作,他主动提出到当地中学担任英语教师。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文革”后,父亲更珍惜宝贵的时间,正如他“文化大革命”后在《把我晚年献给四个现代化》一文中所说:“我要甩开膀子干,尽我余生精力,加紧培养年轻教师和科技人员。”1976年,他坚持不退休,还接受高教部下达的任务,编写了《脊椎动物学》一书,经过高等院校9名代表共同审查后,于1983年出版,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用书。“四人帮”垮台后,父亲更加抓紧培养研究生,并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实验动物学研究室基础上建立发育生物学研究室。他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许忠建,并邀请曾与中科院童第周合作搞遗传学的国际著名发育生物学家——美籍华人牛满江和日本九州大学著名教授山名清隆来榕讲学。他坚持领导研究室研究工作直到1992年。 福州老建筑
四、一生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
父亲一生特别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他曾任福建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晚年任该会顾问。80年代,他几乎每年夏天都上武夷山保护区,与蛇类专家共同研究武夷山蛇类保护,并为参加生物夏令营的青少年讲课,培养年轻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意识。在武夷山生物科学考察过程中,他负责主持动物组的工作。由于成绩显著,被福建省科委授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一等奖。同时,他对福建省大熊猫的保护备加关心,支持成立大熊猫保护协会,悉心指导大熊猫人工授精繁殖。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五、共产党员的风范
1960年,经当时师大生物系总支书记蒋琳同志介绍,父亲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自那时起,他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时常对我们讲述他解放前的苦难经历,讲述国民党黑暗时代知识分子的地位,讲述抗战动乱时代民不聊生情况。他让我们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我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76年“文革”后,当父亲招收第一批研究生时,我想参加报考。当我把想法告诉父亲时,他考虑再三后慎重地对我说:“培养自己子女为研究生固然好,但由于亲缘关系,将来不好处理与其他研究生的关系。”最后,我放弃了这个打算。但在父亲的鼓励、关心和支持下,我沿着人生道路自强不息地奋斗,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FZCUO.COM
以上仅是一个例子。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对家人严格要求的例子举不胜举。
六、伉俪62年
福老建州筑
母亲是古田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华南女子学院毕业后,母亲留校任职。经人介绍认识父亲,于1942年结为伉俪。从此,夫妻风风雨雨结伴同行62载。1943年,我哥丁友真出生,1946年我出生。父母专业同是生物学。父亲在事业上给母亲很大支持,加上母亲勤奋学习,因此,母亲1952~1968年在福建医学院任教期间,深得学生好评,她的科研也取得一定成绩。母亲一生都是父亲的好内助。1943年父亲右肾水肿,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九死而无一生。幸好遇西医治疗,用手术切除,并经母亲精心照料,才恢复健康。在只有一个肾的情况下,父亲奇迹般地活了60年。这与他乐观的心态、工作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和母亲在精神上支持、生活上悉心照料分不开。 林轶南
“文革”结束后,父亲从下放地区调回师大。由于他有严重心脏病,只有一个肾脏,当时又请不到保姆,为了照顾他的生活,使他能将精力投入事业中,母亲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毅然提早退休,照顾父亲饮食起居。由于母亲医学知识丰富,又十分了解父亲身体状况,每天起居饮食照顾得十分周到,因此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父亲还能挑起师大副校长的重任,继续培养研究生,为恢复研究室人才梯队而努力工作,直至85年才正式退休。 FZCUO.COM
父亲90大寿时,师大为父母拍了钻石婚照片。照片中的父母笑得那么美好、那么甜。他们的笑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是几十年风雨同舟的战友,他们共同战胜了许多困难,他们胜利了。60年前的结婚照片在“文革”中丢失了,而这张钻石婚照给他们找回了60年前美好的回忆。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父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子孙后代生活、工作的动力;他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人生哲学,永远是我们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准则。 林轶南
(作者系新北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