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台江区上杭路122号,为马来西亚爱国侨领杨鸿斌(1884~1974)的别墅,建于1920年。因别墅位于彩气山南麓,取“采五峰之灵气”,故名。别墅由大门、坊门、照壁、庭院、主体建筑和园林组成,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式风格,设开敞式挑廊连通北、东、西三面。2009年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泛船浦海关埕,为日本所设台湾银行在福州的支店(支行)。台湾银行进入福州的早期,租用泛船浦海关埕第1号建筑(后为闽海关新办公楼),后迁至本建筑内,迁移时间不晚于1917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同年8月18日,台湾银行福州支店关闭,业务迁移至总部。该建筑其后的使用情况不详。[阅读全文:]
摘要: 由上攀村门牌59/60、153、155、156、157、161、162等七幢古民居及旧村委会组成,均为石构,俗称“石头厝”。建筑多为合院式民居,由门墙、天井、两侧护厝、正厝组成。正厝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各有前后房,为搁檩式结构,双坡顶,外墙石砌,部分为虎皮石下碱上筑土坯墙,土坯墙外涂白灰层。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百龄百货是福州“台江汛”建筑群中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万寿桥西北、旧中平路与中亭街路口。建筑在50年代经过改建,为现代主义风格的三层钢混楼房,带有阁楼。1999年拆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清县金沙镇墘面村,又称为墘面堂。建于1910年代,是美以美会在闽清的一座教堂。坐东朝西,前为钟楼,教堂内部使用平行弦剪式桁架,为福州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例。[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横屿村拥上自然村,占地约2000平方米,木构。现存构件中最古老的是大殿石柱,建于南宋,其他部分历代都有修缮。文革期间曾作为“横屿小学”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卖鸡弄4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胡也频(1903-1931),现代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建,清末至民国多次维修。故居占地面积274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竹岐上塅村半岭自然村的溪边,由乡绅岳世钦建于1930年代,内部设有汤池和茶室,用于接待来访的亲朋好友。建筑整体呈船型,形态奇特,是村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现仍由岳家后人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84号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内,为民国中晚期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原址建筑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先后为圣公会医学传教士施约翰(Dr. J. A. Stewart)、英商万兴洋行经理住宅、德商禅臣洋行产业等。美国领事馆约于1930-1937年间迁入。根据建筑形态和历史资料,建筑可能经过改建。现存为两层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建筑,正面朝南,立面两开间,以方形仿罗马塔司干柱式分隔。东开间呈弧形突出,在中央窗户两侧有两棵半圆形倚壁塔司干柱式;西开间为两层柱廊,中央立有两根圆形罗马塔司干柱。柱上置额枋,上为仿希腊式檐口,上为组合型四坡顶小青瓦屋面,弧形墙部分有女儿墙。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