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亭下路位于烟台山西部,原名岭顶巷,因所处“亭下山”而得名。亭下路北起仓前路,西连忠烈路,呈L状,是仓山民居集中的一片区域。[阅读全文:]
摘要: 三一弄位于仓山区,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与公园路垂直,因位于三一学校(即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州九中的前身)的北侧而得名。三一弄自西向东分布的建筑有平庐、赓庐、绍庐、无逸山庄等。[阅读全文:]
摘要: 鼓岭是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的避暑胜地,位于鼓山北侧。距福州约13公里,山高800多米,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19世纪以后吸引了许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美部会医学传教士吴思明(S. F. Woodin)前往连江出诊,途经鼓岭,发现这里夏日凉爽宜人,遂在当年租用民宅避暑。至1933年,鼓岭编列门牌的外人避暑别墅有117处,此外尚有大量本地人建造的房屋。为服务避暑人群,鼓岭设有夏季邮局、警察局、医馆、万国公益社等,商业也很发达,是江西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之外又一处有影响的避暑地。抗战期间,鼓岭两次被日军占据,受到严重破坏,从此走向沉寂。1949年后,鼓岭逐渐成为福建省委及诸多机关部门的避暑地,逐渐又恢复到往日的繁盛。2018年,鼓岭升格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阅读全文:]
摘要: 南街即八一七北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的一条重要街道,南北走向,旧曾名宣政路、中正路。南街是福州古老的中轴线,历来是商业繁荣之地。[阅读全文:]
摘要: 三县洲是位于仓山和台江之间、横亘闽江中的一座岛屿,四面皆为闽江水面,有一座悬索桥直通仓山龙潭角。三县洲大桥(俗称为“四桥”)跨岛而过,大桥也因此得名。[阅读全文:]
摘要: 汤房巷横贯上杭街与下杭街之间,位于下杭小学东侧,长128. 6米。据《福州双杭志》记载,汤房巷内有地下温泉。清朝时,此处建有澡堂,由于乌烟颜料工人与油漆工人同池沐浴,引发争端而斗殴,造成人命案,闹的满[阅读全文:]
摘要: 东大路实际上是“东门大路”的简称,最迟在宋初修筑宋外城前就已经形成。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左右,拓宽为可通行汽车的马路。五十年代末拓宽为27米宽,柏油路面的主干道,两侧修建多处省级政府机构的办公楼,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大航桥河,东起汤门水关内,与琼东河交叉,经庆城寺前、狮桥、三牧坊北口、仁爱桥、到任桥(鼓楼前)、杨桥,通于水流湾会潮里、双抛桥接北水关之水,与安泰河会于浦尾。现残存自双抛桥至浦尾河段,内称为文藻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