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戚公祠是为纪念戚继光在明嘉靖四十一年(西元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祠建在石岗之上,有祠厅、平远台、蓬莱阁、醉石亭、五老岗、榕寿岩、宋塔以及古今摩崖石刻等胜迹,隐存在千年榕树、古荔、龙眼等花[阅读全文:]
摘要: 报恩定光多宝塔,别名白塔,位于鼓楼区于山西麓、万岁寺后,为唐天祐元年(904年)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超度父母亡灵而建。翌年建寺,称白塔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新权路29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前身是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英文名为Foochow Christian Union Hospital ,又名Willis F. Pierce Memorial Hospital)。医院由1860年(清咸丰十年)美部会创办的“圣教医院”和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美以美会创办的“马高爱医院”及基督教协和医院合并而成,以福州圣教医院之所在地为协和医院院址,于1935年1月将圣教医院之屋宇拆去,同年10月订立建筑协和医院新校舍之契约。新建大楼由协和建筑部范哲明、林缉西等设计,于1936年6月奠基,1937年8月竣工。因采用红砖为主要建筑材料,故俗称为“红楼”。协和医院大楼建成时,是当时省内设备最先进的病房大楼,楼内地面分铺混凝土和水磨石两种,并在上面分别铺设木板和石头,防火防滑。楼内拥有当时极为先进的电梯、供水、供电、热水、暖气等设施,初期设病床120张;建筑配备了蒸汽管道,高压用来消毒和洗漱,低压用来取暖,为当时南方唯一有这种取暖功能的建筑。2013年8月,以“协和医院红砖楼”名义,公布为“福建省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澹庐”为三路两进的中西合壁建筑。正座为福州传统式,两进,北进面阔三间,南进西向多一附间,均为硬山封火山墙。其南为花园。东侧为洋楼,名乌鹭轩;西面侧房为两层红砖楼,楼前为住宅大门,门朝西,通向道山铺,其南为胡也频故居。2010年,在“三坊七巷”改造开发中,澹庐被改造为“吴清源围棋会馆”。[阅读全文:]
摘要: 原位于鼓楼区南门外茶亭街澳尾巷口,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拆毁时是福州保存最久的天主教堂。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02年被福州市儿童医院拆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河沿东端,建于清初,嘉庆、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要建筑三进,大门前面有照墙立于河沿,大门口是“明三暗五”门头房。入石框大门,三面环廊,廊下有天井,第一进厅堂[阅读全文:]
摘要: 原有276段,现在唐至清代摩崖石刻122段。分布全山,以邻霄台、冲天台、道山亭等处尤为密集,有篆、隶、楷、草、行书各体。最早者是唐代摩崖造像,有宋代程师孟、陈(蔡?)襄、李纲、朱熹、梁克家等名人题刻。[阅读全文:]
摘要: 朱紫坊32号位于朱紫坊河沿、花园巷口,临近陈氏家庙和郑大谟故居。主体为民国青砖楼,为福州少见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朱紫坊29号陈氏祠堂,位于鼓楼区安泰街道圣庙社区朱紫坊29号。朱紫坊29号陈氏祠堂位于朱紫坊巷,近鼓楼区广电局,临安泰河,始建于明代,为祠堂部分。祠堂坐北朝南,现仅存一进,土木结构。[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