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泰山宫东,又称文昌宫。始建年间不详,相传朱熹曾在此讲学,并题有“文明气象”四字,占地764平方米。现为清代建筑。书院坐南向北,木结构,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脊,上饰灰塑卷草,下施角鱼。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上层楼前及两侧设楼廊,右侧辟为朱子祠,楼前有小庭院,石砌地面,前有石栏杆、栏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四周墙垣护卫,现为小学诗堂。前院前短围屏题刻,前为“文光射斗”,后为“濂水龙腾”。2001年6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的林浦村绍岐御码头旁,建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为花岗石砌造的实心楼阁式塔,高约7.5米。该塔是闽江水运的航标塔,见证了闽江航道往昔的繁荣。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邵岐村,又名“林浦断桥”,俗称“三门桥”,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两墩,三孔不等跨,已圮一孔。残桥全长22米,面宽2.8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台江区之间的闽江上,北起台江中亭街,中至中洲岛,南接仓前观井路,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桥。福州本地俗称“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竣工。明天顺间、成化间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桥改建为万寿桥同样的全石结构桥梁。乾隆年间重修时,惠安石雕宗师李周特地为桥栏柱雕18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民国十九年(1930)福建省建设厅通行汽车,对万寿桥桥面进行改造;因工程质量不佳,民国三十四年(1945)再次大修。1971年为闽江上游通航,拆除了一个桥墩,改建两个,并将桥面抬高,架设于原桥面之上,同时将桥改名为“解放大桥”。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洪水冲毁一座桥墩,遭拆除重建为联拱悬索桥。[阅读全文:]
摘要: 因永泰县商舟多泊集于此,又称永泰桥。唐代始建,宋代及明隆庆四年(1570)重建。单孔石梁桥,南北走向,长13米,宽5.4米。桥头东侧立石碑,上刻“太平桥”三字,字径 0.62×0.53 米,落款“皇明隆庆四年庚午春月吉日,赐进士知县事苏州蒋以忠建”。[阅读全文:]
摘要: 故居后座建于元末,系黄李村李、黄二姓开山祖李彰所建,前座与中座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李参续建。故居土木结构,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84平方米。中轴线由前至后依次为:门厅、前天井、前座、后天井、后座。一进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二进前座,带前廊,面阔三间,进深七柱。三进仅存建筑基址。[阅读全文:]
摘要: 原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后迁至三通桥头。始建于明代,是纪念抗元忠烈陈文龙的祠堂。清道光年间“奉旨重修”。民国十年(1921年)重修。坐北向南,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封火围墙。[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