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兰桔里4号·清代)系“三代五尚书”林翰家庭支祠,也是鳌峰书院山长林枝春的故居。明嘉靖年间(1522-1566)始建,清乾隆(1736-1795)、同治(1862-1874)年间重建。祠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坐北向[阅读全文:]
摘要: (道山观内·清代)三清殿与玉皇阁隔庭相望,坐北向南,回廊相连,庭廊均铺石,面阔三间,进深七柱,三面周廊,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阅读全文:]
摘要: (道山观内·清代)高台前左右设石阶49级,曲折蜿蜒而上,坐北向南,依次为长廊、拜亭(左右小天井)、正殿。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殿前长廊,牌楼式,中段高,两边低,上为卷棚顶雨盖,地面为陶片[阅读全文:]
摘要: 原为光福山房后花园中的假山,1996年光福山房被拆毁后移入道山观中。[阅读全文:]
摘要: (府学里5号·清代)祠始建年代未详,清代重修。董见龙,名应举,字崇相,闽县龙乡(今属连江县塘头村)2,明万历年间(1573-1620)进士,天启年间(1621-1627)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鼓楼区仙塔街七转弯,原为祠堂,五十年代中,福州第五中学扩建,占用了位于塔移影7号、建于光绪年间的广化堂,经政府协调,将其迁移到本建筑中。2011年,广化堂部分堂众由于无知,将历史留传下来的祠堂古[阅读全文:]
摘要: (于山西麓·宋-明)共有宋刻8段,明刻1段。宋代元绛篆书“金粟台”最为著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鳌峰坊13号、于山北麓,单进民居建筑,坐南朝北,大门开在东北角朝东。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明间用扛梁厅。[阅读全文:]
摘要: 朱紫坊驿道位于鼓楼区朱紫坊巷内,修建于清代后期,为朱紫坊巷道。驿道东西走向,由安泰桥通向津门路。2008年在朱紫坊基础设施改造中被毁,石板被挪用到周边小巷中“重新利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