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明洪武四年(1371年)附马都尉王恭主持修建福州府城时在山顶建造“样楼”,作为各城门楼的榜样,城成后更名为镇海楼。此后屡毁屡建。2008年原址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天安里巷道西侧的仓前路105号(天安里10号亦有开门),依仓前山地形所建,为北立面五层、南立面三层、主体四层的砖木结构洋楼,系基督教美以美会接待外来人员的场所。原为中式房屋,民国元年(1912)由许文明、陈葵花夫妇捐赠于教会,1915年由美以美会拨款改建为今貌。为纪念许文明、陈葵花夫妇的父亲许播美、陈能捷牧师,建筑取名“播捷会馆”。楼为红砖砌筑,平面长方形,东北角因位于巷口,处理成圆角。建筑造型简约,略呈摄政风格,上有女儿墙,小青瓦四坡顶。2019年修复。[阅读全文:]
摘要: 小岭堂是美以美会在中国福州创立的主要教堂之一,1998年以前位于仓山小岭顶,原为公理会向当地居民租用的布道处(1855年),后来公理会放弃仓山,转向闽江以北开拓,本堂便转归美以美会福州年议会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79-1号,近代双层楼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98.6平方米,封火山墙,双坡顶,穿斗架。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大门开于79号民居右山墙边,门上方有单坡门罩和石门匾,上刻“韬庐别径”四字,是民国时期民居实例。2017年7月5日,无人居住的韬庐别径与北侧的梁敬玖宅起火,内部被烧毁。2020-2021年修复。[阅读全文:]
摘要: [白马南路101号·1924年·区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诗人翁心组、蒋逢年、张鹤廉等组织“福州志社”。同年九月,社人捐资在大庙山建楼,作为志社办公和社人赋诗吟唱的场所。[阅读全文:]
摘要: 乐群芳,位于福州市台江区苍霞街道中平路144-154号(连续的双号门牌)。民国时为成人娱乐场所,后为民居。现经火灾与拆迁,已消失。[阅读全文:]
摘要: 大根堂原名大墙根教堂,是真耶稣教会在福州建立的中心教堂,创建于1928年,位于城内(鼓楼区)大墙根(大根路)15号。1923年,真耶稣教会创始人之一张巴拿巴来福州传道,有105人受洗,于是成立福州真耶稣教会,隶属于闽北支会。[阅读全文:]
摘要: 石竹寺建于宏路石竹山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观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嗟峨,四周绿竹凌云,红墙碧瓦,古朴典雅。始建于唐大中元年(西元847年)。[阅读全文:]
摘要: 基督教于1840年前后正式传入福州。“花巷堂”原名“尚友堂”,属福州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之一。1915年,美以美会当时为了社交的需要买下此地建堂,遂有“社交堂会”之意,故以“尚友堂”命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