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建筑状态 >> 已经整体新建的 >> 原址新建

该分类下有101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原址新建" 分类下的词条

上藤路93号
编辑:1次 | 浏览:8288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2-15 00:06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上藤路93号,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近代西式建筑。建筑为单开间,一层有增建的中柱;二层开个尖券窗,顶部有仓山近代西式建筑常见的线脚和女儿墙装饰。[阅读全文:]

星闽日报社旧址
编辑:7次 | 浏览:24831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1-17 00:40

摘要: 位于台江区牛弓街2号,建于民国时期。原为莆田籍商人程文铸的产业“西宴台中西大菜馆”,后被国际饭店租用开设跳舞场。1947年,永安堂福州分行经历胡梦洲牵头创办《星闽日报》,将该房屋购入作为报社社址。建筑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四周青砖封火墙,前后两进。一进两层,面阔三间,前天井做二层走马廊。二进为三层,成曲尺状。封火墙叠涩出檐、门窗栏杆做几何图案直棂,建筑规模较大,保存完好。[阅读全文:]

怀安石将军庙
编辑:3次 | 浏览:12343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29 20:23

摘要: 石将军庙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科贡自然村鬼洞山南面,合院式庙宇,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444平方米,始建于清朝,为郭氏从郭宅老家大王庙分炉而来。前后两进,第一进原建筑已倒塌,后建为简易双层木构,屋架为人字形,前部为单倒水,后部为双倒水。中天井后为第二进建筑,正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式,两侧夯土墙,单檐悬山顶。该建筑于2016年6月完全塌毁。[阅读全文:]

刘公纪念堂
编辑:64次 | 浏览:52949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11-30 03:03

摘要: 观巷基督教堂,初建时名太平街教堂(Peace Street Church),1916年改名刘公纪念堂(Lau Memorial Church),是美国公理会在福州创建的第二座教堂,也是该会闽北教区以及1927年以后的中华基督教会闽中协会的总堂。[阅读全文:]

城门中学礼堂
编辑:2次 | 浏览:9038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08 13:02

摘要: 该建筑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敖里村城门中学内,朝向正西。为双层白砖楼,俄式建筑风格。建筑内侧左右各有10根柱子支撑,正面4根柱子支撑呈金字形山花。南边为露台,由4根高大罗马柱支撑。四周为二层走廊,东侧为舞台,西侧为双层办公楼。整体建筑宏伟古朴。2012年被拆除。[阅读全文:]

地藏寺
编辑:1次 | 浏览:17633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01-28 19:28

摘要: 福州地藏寺,又称古迹地藏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琯尾街金鸡山山麓。福建省内有名的尼众丛林[1],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1992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荆溪龙文王庙
编辑:0次 | 浏览:6658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6-03 22:54

摘要: 荆溪龙文王庙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关东村龙岭1号。龙文王庙又称广施庙,始建于宋代,后世多次重建,现存为1997年新建建筑,为水泥、砖木混合建筑。占地面积约850平方米,坐南向北,依次为门厅、过亭、谯楼、神殿等。神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减柱造木架构,封火山墙双坡顶。主祀龙岭尊王,对研究民俗祈雨文化有一定价值。[阅读全文:]

基督教尚友堂(花巷堂)(含辛亥革命福建革命军总指挥部)
编辑:29次 | 浏览:89035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10-03 12:20

摘要: 基督教于1840年前后正式传入福州。“花巷堂”原名“尚友堂”,属福州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之一。1915年,美以美会当时为了社交的需要买下此地建堂,遂有“社交堂会”之意,故以“尚友堂”命名。[阅读全文:]

秋岭宫
编辑:1次 | 浏览:6627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27 22:45

摘要: 位于罗源县洪洋乡秋岭村,为一座典型地方庙宇建筑。正殿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戏台约建于建国初期。2019年被拆除重建。[阅读全文:]

播捷会馆
编辑:26次 | 浏览:58845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20 02:14

摘要: 位于仓山区天安里巷道西侧的仓前路105号(天安里10号亦有开门),依仓前山地形所建,为北立面五层、南立面三层、主体四层的砖木结构洋楼,系基督教美以美会接待外来人员的场所。原为中式房屋,民国元年(1912)由许文明、陈葵花夫妇捐赠于教会,1915年由美以美会拨款改建为今貌。为纪念许文明、陈葵花夫妇的父亲许播美、陈能捷牧师,建筑取名“播捷会馆”。楼为红砖砌筑,平面长方形,东北角因位于巷口,处理成圆角。建筑造型简约,略呈摄政风格,上有女儿墙,小青瓦四坡顶。2019年修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