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旗杆林位于罗源县中房镇林家村林氏祖厅前,明清两代所立。完整保存18对,大小不一,体现古代不同职位,其中有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湖州乌程县少尹林灯、明万历河南道参军林日荣、清顺治年间,官授奉政大员、广东廉州同知林长存、清咸丰庚申年授奉政大员、署湖北荆门州知州林芝华等所立的旗杆,蔚为壮观,为罗源县保存最好的旗杆林。[阅读全文:]
摘要: 溪岭亭位于廷坪乡池坑村上湾与横洋自然村的交界路口。亭子坐东朝西,面阔四柱三间,宽5.15米;进深六柱,长7.2米;歇山顶,高4.78米。[阅读全文:]
摘要: 白石桥白石桥是长乐城关通往水乡营前的必经之路,也是福州至长乐的重要驿道。这里是长安村出口,也是通往福州古道的一部分。古桥下的上洞江把整个村围成弧形,是古代的天然港湾,据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曾停泊在附近。[阅读全文:]
摘要: 陈谨墓背倚营前洞头山麓,俗称状元墓。罗(罗源)长(长乐)高速公路与状元墓擦肩而过。 陈谨墓占地数亩,规模宏伟。在花岗石桌后壁上镶着一块洁白如玉的大理石,镌刻着由徐阶撰写的墓志铭,赞其“器识纯粹,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九曲山半山腰,为林瀚之墓。林瀚(1434-1519),闽县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墓原在福州城北玉泉山(俗称山头角)东南麓,1988年因建设需要,迁葬濂浦玉屏山麓,1996年因建高速公路,再次迁往九曲山山腰。原墓坐北向南,面宽8.6米,进深12.3米。墓坪与神道碑、翁仲、石兽已毁,墓室被盗。墓丘下有六个砖砌墓室,每两个墓室并列相连,呈“品”字形,林瀚及妻黄氏的墓室居中,左前侧和右前侧的墓室葬林瀚的三位侧室魏、王、朱氏。墓顶用三层条石叠砌,并用双重三合土夯筑而成。封门前竖一块高1.53米、宽2.67米、厚0.28米的圆首墓碑。碑中部浮雕一亭,柱子、筒瓦、瓦当、滴水、斗拱,形态逼真。亭中央刻“尚书林泉山公寿域大明正德七年(1512)壬申九月二十四日造”。亭下又浮雕一长方形房屋,并镌刻“禄”、“福”、“寿”三字。碑座用两块长4.3米的大条石叠成。基座下面竖一合墓志,墓志与基座交叉成“十”字状。墓志似叶腊石,长0.65米,宽0.645米,厚0.09米。盖上篆刻“明故致仕南京兵部尚书泉山林公之墓”。今墓用花岗石结构,三级墓坪,面宽24米,纵深近30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怀安村石岊山西北麓,为明万历二十年状元、曾任礼部尚书的翁正春之墓。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临江街道太平洋社区观海路文藻巷31号清凉寺内,为原“下北馆浙船禅院”的碑刻。清凉寺原名“下北馆浙船禅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由浙船木商公会在泛船浦所建,祀佛与海神天后(即妈祖)。教派系属鼓山曹洞宗,清嘉庆年间重建。1949年改为清凉寺,原为砖木结构,1994年被改建为双层混凝土结构。建筑底层为佛殿。寺左侧边门外有一古井,井旁立有石碑上刻:“龙泉,清嘉庆七年孟冬吉日立”,目前井已被改造为水泥,仅余石碑为原物。大殿左侧壁上嵌有5通下北馆石碑.是研究明清时期闽浙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1996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厚峰村后坑山,系明代资政大夫、南京工部尚书林烃之墓。林烃(1540-1616),闽县人林瀚孙。墓北偏东75度,墓埕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结构,面宽大15米,进深20米,内有四圹。墓前500米外有石翁仲,石兽、神道碑。墓丘已经消失,现残存一对石马、一对石翁仲、圣旨碑。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纪念意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