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琴泉山馆位于仓山区对湖路71号(原楼后街2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有摄政时期风格的近代西洋式建筑。建筑原有临街门楼,在对湖路改造过程中被拆除。建筑原主人为李氏;福清籍华侨孙氏在1960年代购得一半产权。孙氏在建筑内开办有“孙彝乐牙科诊所”。李氏家族中的李斐英(1888—1954),字倬章,著名教授。先后就读于莆田哲理中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雪城大学,1912年回国,在兴化初级师范学校任教务长;1913年任福州青年会学校教务长兼英文教员。1916年至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任英文教员,1952年改任研究教授,1954年夏病逝于唐山,终年66岁。被誉为唐山交大“五老”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东山里1-8号,建于1927年,原为谢为霖(冰心堂哥)产业。建筑占地面积52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公寓,高9米,面阔八间(37米),进深三间(15米)。建筑前后有庭院,外围以砖墙,大门开于右隅,门楼有“脩庐”(“脩”通“修”)匾额。脩庐曾经居住过许多名人,如陈伯流(曾任上海金城银行经理、华侨大学校董等)、林涛(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过继之孙)等。[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槐荫里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近代西式建筑。原主人许陈氏,即陈葵花,为陈能捷牧师女、许文明之妻,产科女医师。其子许世樑为潘有声义兄弟。1936年2月,胡蝶与潘有声结婚后回榕,曾在此留影。据佐藤明雄先生回忆,该建筑曾为大阪商船株式会社所在,也曾先后作为盟军联络处、中共地下党发报台使用。现为仓山区广电局宿舍。建筑占地186平方米,高10.5米,长16米、宽13米,采用红砖砌筑,底层为地下室,设一东西向单跑楼梯进入二层。一厅三房式布局,前卧室做八角形突出;立面有多道叠涩线脚装饰,屋顶为木桁架小青瓦屋面。[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乐群路5号,建于1940年(一说建于1947-1949年间),原主人为一山东籍木材商人。1949年后转售予福建师范大学,作为职工宿舍使用。翻译家许崇信教授、散文家俞元桂教授等人先后在此居住。该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西式洋房,屋顶为多转折的木桁架小青瓦悬山顶,风格朴素。总占地200平方米。2009年被出租改建为私房菜馆“畅园尚品会所”,现已关闭。[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对湖路(1950年门牌号对湖路26号),原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教职工宿舍,建于1922年左右,分前后两楼,前楼为三层砖木结构、红砖砌筑的西式洋房(即本建筑),后楼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西式洋房(对湖路23号)。因年久失修被拆除,现余北侧后进青砖建筑部分。[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2号,原为带有独立院落的洋房,为金氏族人产业,1980年左右拆建为“意园新村”,作为师大教职员工的宿舍。[阅读全文:]
摘要: 龙峰小筑位于仓山区龙峰里10号,是一座带有院落的二层砖木结构洋楼,顶部带有一座屋角起翘的中国式阁楼,别具特色。建筑原主人李在祯先生,早年毕业于英华书院,民国时期在邮政系统工作。[阅读全文:]
摘要: 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竹屿村池边1号大厝,又名魁舆,为规模庞大、三纵两进深夹两路花厅的大宅,建筑占地约5000平方米,前有大石埕。建筑三路均为福州传统民居样式,两路花厅为西式,体现了近代福州民居中西合璧的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