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池后弄78号,为三层砖木结构近代西洋式建筑,屋顶二面倒水。该建筑与福庐连为一体,装饰简单,窗均做平拱。推测建造时间与福庐相近或略晚。建筑原主人李可任,曾在福海关、江海关等任职,官至特等一级帮办。[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2号(原马厂街33号),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带有较大院落。据后代回忆,原为李德鼎所有。李德鼎原在马尾、厦门造船,回榕后居住于此。鼎庐亦因他而得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长18米,宽17米;一层窗发券,外廊采用的木质仿铸铁拱廊保存完好,在仓山地区也不多见。原主人金文泳曾任职于大东电报局,在原对湖江南金氏茉莉花园旧址建造拓庐。1949年初,金文泳去台湾为儿子举办婚礼,因福州解放而滞留台湾,拓庐由他的另一个在福州的儿子金章汉居住,并传承至今。[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康山里1号,建于民国时期(约1930-1932),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具有典型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总占地面积186平方米。建筑建造者刘道岸(又名刘谦兴),原为温州海关职员,后曾任马厂街基督教礼拜堂牧师。爱庐系刘道岸听取其子刘祁端(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中国红十字会会员)的建议设计,原拟作为诊所使用,但建筑尚未完工,刘祁端就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因救护伤员惨遭日军射杀。此后,该建筑始终作为刘氏家族住宅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台屿村,因地产建设,向北迁移约400米,2021年建成。朝向也被改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六一南路130号院内,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近代建筑,约建于1920-1940年间。始建及原主人不详;有据可查的住户包括吴氏家族、张毓奇(民国时医师)、翁尚功(福清人,曾任伪“华南绥靖军”司令等职,汉奸)等。[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积兴里9号,紧邻整庐,建于1933年。院落入口位于主体建筑南侧、带有保存完好的门楼,山花和望柱颇具特色;旁边另辟一小门供进出。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近代建筑,面阔三间,西侧带有露台。一层原为券廊,部分已封为房间。现为省电力实验研究所使用。疑为翁尚功旧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河东路,坐北朝南,两层红砖民国楼,现立面已抹水泥。原为民国一包姓商人所建,解放后房屋被没收,由福建省某厅长居住(一说为福建省建设厅厅长,一说为民国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现为民宅。[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