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仓山区

该分类下有1063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仓山区" 分类下的词条

明道盲童女校
编辑:9次 | 浏览:34770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01-28 02:26

摘要: 位于仓山区施埔路125号大院内,曾是“英国印度妇女教会”创办的“明道盲童女校”校舍,建于1922年。为两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的近代西洋建筑。现废弃。[阅读全文:]

福音书院
编辑:0次 | 浏览:526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5-22 02:18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爱国路(原鹤龄路)南侧,原为美以美会创办的福音书院,建于1905年。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福建协和神学院旧址
编辑:11次 | 浏览:25440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7-03 00:50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52号原文化局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原为福建协和神学院校址。福建协和神学院原为哥特式“工字”型连体楼房建筑群,中间三层、两侧二至四层、建筑面积3531平方米,占地面积6亩2分5厘。1983年该建筑群被仓山区人民政府拆建为办公大楼,现仅余二层办公楼一幢,门窗改为铝合金门窗,外墙贴红色瓷砖。现为某咖啡馆。[阅读全文:]

福建协和神学院办公楼
编辑:1次 | 浏览:5870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3-26 22:40

摘要: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52号大院内。建于1940年左右,原为福建协和神学院办公楼,是福建协和神学院建筑群的唯一遗存。建国后作为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工宿舍使用。1983年福建协和神学院主体建筑被仓山区人民政府拆建为办公大楼,仅余本建筑,门窗改为铝合金门窗,外墙贴红色瓷砖,由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作为办公楼使用。现已归还福建神学院,并被租赁改建为“朴墅咖啡”。租赁者拆改了一楼窗户,并在二楼露台增加了玻璃棚。[阅读全文:]

亭下路64-68号
编辑:18次 | 浏览:46150次 词条创建者:CHI B     创建时间:05-18 00:45

摘要: 位于仓山区亭下路64、66、68号,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原主人郑善启,出身长乐古槐感恩村,在亭下山一带开办专制女装的裁缝铺,因在家中排行第五,故有“依五师傅”之称,俗称“姆衣五”。1957年后被征用作为干部宿舍。本建筑为仓前山较为典型的沿街商住混合建筑,底层原可作为商铺使用;二、三层居住,内部有楼梯连接。建筑立面装饰丰富,三层檐口线脚均有所不同,女儿墙和装饰性烟囱望柱的结合也颇具特色。[阅读全文:]

华庐(楼后街)
编辑:2次 | 浏览:843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4-14 21:39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楼后街(1950年门牌号楼后街6号,1970年代门牌号楼后街3号),原为李秉华教授(协和医院眼科医生李学义之兄)的住宅。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闽海关旧办公楼
编辑:5次 | 浏览:14146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11-22 01:29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泛船浦海关埕,建于清代。为闽海关早期办公楼之一。建筑紧邻闽江,北侧有可供船只卸货的小码头。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面阔五间,北侧(正入口)设有门楼,门楼二层有露台,宝瓶柱栏杆。建筑设计考究,门楼柱子和建筑转角都有隅石装饰;檐口、一二层之间有枭混线脚装饰。建筑一层西开间设有入口,二层为拱窗;一层、二层东开间均设拱窗,一层二、四开间和二层的三个开间则不发券。该建筑东侧有单层建筑一座,为闽海关验货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春该建筑失火烧毁,闽海关迁至隔壁西侧的闽海关新办公楼办公。[阅读全文:]

龙楼别墅
编辑:18次 | 浏览:69407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3 15:15

摘要: 位于仓山区积兴里1-6号,由福清籍印尼归侨薛氏家族1935-1936年兴建。建筑及院落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主体建筑长25米,宽15米,高10.2米,为二层砖木结构、具有南洋式风格的近代公寓;建筑四坡顶围城垛式女儿墙,面阔五间。门窗为百叶窗,墙面上原雕刻有花草人物砖雕,文革时被破坏。楼内铺地板。现仍有5户人家居住(大多是薛氏家族后裔),总体保存较好。[阅读全文:]

濂江林寿熙宅
编辑:18次 | 浏览:32385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6 15:39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泰山前3号,系清末木材商人、四品候补道员林寿熙的家宅,又被当地人称为“林浦炽”、“濂浦炽”(林寿熙小名“炽炽”)。建筑为三列式、中西合璧豪宅,建于清末或民国初;坐东南朝西北。前有照壁,照壁前平埕约200平方米。左右披榭二层。卷棚门罩,清水墙面,进有插屏门,明三暗五结构。中式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有游廊。天井两侧披榭为二层结构。右边游廊大门通往西式舞厅,内有壁炉。大厅后为民国双层西式建筑,有漏窗式栏杆,拱形大窗外墙。大厅北面右侧有旋转楼梯,十分罕见。所有砖雕都十分精美。[阅读全文:]

整庐
编辑:31次 | 浏览:47638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3 15:44

摘要: 位于仓山区积兴里10-13号,为红砖砌筑的三层外廊式建筑,砖木结构。建筑一层有外廊;二层、三层窗均做平过梁,三层中开间设露台。建筑院落的入口门楼颇具特色,门头有红砖砌筑的简化英王徽图案。整庐由福清籍日本归侨魏进相建于1933年前后,现仍由魏氏后人居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