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宿舍二号楼,又名白砖楼,建于1912年,毁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观井路53号,合院式民居,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罗氏后人在清光绪年间购买,内设有屏风门,主座穿斗架,面阔3间进深7柱,二进建筑整体抬高,依山而建,面阔3间进深5柱。右披榭被改为砖混结构的二层建筑。2010年罗氏族人迁出后空置;2018年由万科“仓前九里”项目修复,作为售楼会所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佛寺巷84-92号,建于民国时期。为砖木结构二层西式楼房,占地面积317平方米,面阔五间(22米),进深两间(14米),前有狭长的院落。[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万春巷8号,为福州著名华侨领袖陈之麟(陈芷汀)先生的故居,建于1920年代初。主体建筑占地面积337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带有殖民地券廊式风格的洋房,顶部建有中式风格的阁楼一座;北部另有二层砖木结构的附属用房,并带有面积较大的庭院。院门用块石砌成,带有一定的哥特式特征。该建筑是目前仓山区私人所属洋楼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栋,原有家具器物多数尚能使用。原房主陈芷汀先生,漳州龙海人,是民国期间著名的实业家、华侨领袖,历任福建省咨议局副议长、商办福建铁路总公司经历、福建都督府财政部长、国会参议院议员、福建美丰银行副理等。解放后曾任福州市归国华侨联谊会执行委员、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协特邀代表等。[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六一南路52号仓山第二中心小学校内,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清代旅居福州的广东籍商人筹建的、带有同乡会性质的会馆。现为仓山第二中心小学使用,市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2号(原马厂街33号),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带有较大院落。据后代回忆,原为李德鼎所有。李德鼎原在马尾、厦门造船,回榕后居住于此。鼎庐亦因他而得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马厂街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长18米,宽17米;一层窗发券,外廊采用的木质仿铸铁拱廊保存完好,在仓山地区也不多见。原主人金文泳曾任职于大东电报局,在原对湖江南金氏茉莉花园旧址建造拓庐。1949年初,金文泳去台湾为儿子举办婚礼,因福州解放而滞留台湾,拓庐由他的另一个在福州的儿子金章汉居住,并传承至今。[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康山里1号,建于民国时期(约1930-1932),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具有典型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总占地面积186平方米。建筑建造者刘道岸(又名刘谦兴),原为温州海关职员,后曾任马厂街基督教礼拜堂牧师。爱庐系刘道岸听取其子刘祁端(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中国红十字会会员)的建议设计,原拟作为诊所使用,但建筑尚未完工,刘祁端就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因救护伤员惨遭日军射杀。此后,该建筑始终作为刘氏家族住宅使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