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鼓楼区安民巷47、48号,原为鄢氏太澄公宗祠的附属建筑,全国各地到省的鄢氏族亲多住在此处。民国时为侨商邹克明购置。建于清乾隆间,光绪及民国间重修。主体为相邻的两座大厝,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其中48号为主座,临街原有六扇大门、三间排门头房及天井,于1983年改建。大门内天井连接三面回廊,正面为“六扇五间排、七柱出游廊”的大厅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侧马鞍式山墙,厅上28根木柱和铺地石板的用材都特大。主座厅前有走廊可通西侧花厅。西侧花厅为二进院落,门牌47号。入小门即第一进庭院,面积约200余平方米,天井内一个小亭位于墙角,呈四分之一八角形,小巧玲珑,上部翘角简瓦,如意头扎口,三个小型花篮式悬钟,花纹精细;下部为美人靠。天井西侧栽有一株百年洋桃树。原为七巷社区使用,2011年修复。2005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观井路29号弄5号,为烟台山早期西洋建筑之一。百年间,该建筑功用屡有变化,明确可考的包括裕昌洋行、宝顺洋行、同珍洋行、基督教青年会、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美丰银行、美孚洋行、福州制药厂等单位使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私立协和大学和福建美丰银行时期。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4米,立面宽七间。原为典型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二层及屋顶后经改造,增加了带有中国传统建筑意味的出檐、翘角,但屋顶仍然有壁炉的烟囱突出。 2013年1月,本建筑以“私立协和大学旧址”名义归入“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原位于仓山区上藤路110号,建于民国时期。从建筑形态及手法判断,应晚于1920年。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的建筑,沿上藤路街面为一开间店铺,店后为住宅。建筑整体风格朴素,二层窗的两侧小窗带有弧线造型,窗框、窗棂有木构几何图案装饰,较有特色。根据2005年普查资料,该建筑原为华侨产业,建国后为“临江物资回收商店”,后为直管公房。2020年7月初,因上藤路拓宽被拆除,并在原址西侧不远处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128号(粮仓里街街口),2019年公布为福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中山村德星楼下,北面大樟溪。立于清代,镌有“奉宪永禁溺女”六字,无边框落款。该碑为宣告禁止民间溺死初生女婴的示禁碑。2017年公布为永泰县不可移动文物。[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永泰县嵩口镇道南村63号,占地2800㎡,建筑面积约3000㎡,为土木结构的两进六扇厝;两边为横厝,后座为两角三层土楼堡结构。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在嵩口经营“隆慎号”商店的张寿铢和同族兄弟张寿荫共同主持兴建,历经6年多时间竣工。近百年来,张寿铢后人居住在大厅左半边,右半边则归张寿荫后人所有,一直到1960-1970年代,都分别以一个大家庭的方式居住其中。2017年公布为永泰县不可移动文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