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通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亭街以西的小河上,建于清嘉庆十一年(西元1806年),石构,拱桥,二墩三孔,不等跨,墩船形,长36.70米,宽3.10米,跨长30米,桥梁石板有“嘉庆丙寅年仲秋吉旦造”题刻。[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马尾区君竹村西北。墓建于1923年,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如意形,四层墓埕。陈宝琛(1848—1935),福州人,任清末帝溥仪太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福州西湖公园的西南角,占地2000平方米,背靠“大梦松声”、紧邻“荷亭唱晚”。桂斋原为李纲祠附属建筑,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徐丁父忧在家,主持疏浚西湖,就荷亭西皇华亭旧址兴建李忠定公(李纲)祠,祠旁建花厅三间,取李纲晚年住所“桂斋”为名,并植桂花两株。祠毁于抗战,林则徐手书碑毁于“文革”。1984年重建,改称“林文忠公读书处”。1961年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于山顶,创建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初名“天宁万寿观”,绍兴七年(1137年)改名“报恩广孝观”。宋徽宗赵佶下诏缕刻道家大藏经。称《政和道藏》而[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十八罗汉塔”甬道尽头,为涌泉寺的第一道山门。主体为单层木结构歇山顶四方亭,外有石墙围护。建筑檐下悬有“无尽石门”匾,石柱上有一幅语意双关的名联,曰:“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由郡人徐熥、徐(火勃)、谢肇浙同僧元贤募建。为涌泉寺的接待场所。[阅读全文:]
摘要: 为鼓山涌泉寺的方丈室,又称“圣箭堂”。传说当年闽王到雪峰请义存法师来鼓山主持寺时,义存不能脱身,他推荐自己的高徒神晏代替,神晏离开雪峰时,义存法师依依不舍,他认为神晏此去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定能使鼓山超出雪峰,就对众僧说:“一支圣箭,直射九重城去了”。故称“圣箭堂”。[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北大路内九彩巷16号。故居原是两座相连大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门头房和首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的院落,尚保存原貌。花厅、鱼池和第二进院落都已改建。现仅存第一进。[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梅坞路9号,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刘杰、林雨时、陈毓鑫和王鸿滋等人向清政府注册成立桥南公益社,举郑祖荫为社长,名义上办理劝葬、戒烟、施医、救火等公益事业,暗中进行组织和宣传革命;该社成立时先设在仓前山冯巷铺(今巷下路)的古榕书院,后因成员增多,移至梅坞路本建筑内,对外称“丙午俱乐部”,实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并创办《建言报》,鼓吹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闽,由马尾乘船抵福州码头,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会欢迎,在发表演说后亲笔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建筑占地约100平方米,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展览馆使用,内部有辛亥革命的常设展览。[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