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建筑原为灵光男童盲校教学楼,解放后改为省政府招待所(西湖宾馆)写字楼。2006年被列入《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但在2014年仍被拆毁。[阅读全文:]
摘要: 文儒坊99号民居,位于被通湖路截断的文儒坊西段金斗桥旁,为著名国术师及建筑匠人林世凯故居,俗称“仓前堂”。现仅存重建后的临河花厅。[阅读全文:]
摘要: 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宿舍二号楼,建于1902年,毁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阅读全文:]
摘要: 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宿舍二号楼,又名白砖楼,建于1912年,毁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马尾莺脰山下。1866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海军学堂(船政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马尾船政衙门是清末直属的中央职能部门,也是船政的领导机构和船政钦差大臣及其幕僚办公,议事,休息的场所。抗战时遭轰炸,后期破败。1956年修福马铁路时被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屏南县棠口、寿山两乡交界的白洋村附近,全长38米,宽4.5米,单孔跨度35米,仅比河北赵州桥的单孔跨度小2.5米,桥面至谷底高度27米,为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据史料记载,百祥桥始建于宋代,清嘉庆年间毁于水患。道光(1821年)初年,经由当地18个村的百姓自发集巨资重建。百余年来,百祥桥经过多次修缮,最近的一次是在2002年,保存十分完好。由于其位于崇山峻岭中,又单孔跨于地势险要的大峡谷之间,被誉为“江南第一险”木拱廊桥。2006年6月27日下午4时18分,屏南县消防大队接到村民的电话称,百祥桥正在冒烟。大队立即组织消防队员前往,但由于消防车无法抵达现场,消防队员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后,百祥桥只剩两个桥墩,木质桥身全部被烧塌,掉进27米深的峡谷里,被水浸泡。2011年,百详和桥完成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一、建筑名称:尚书庙二、建筑创建: 始建于明代,是纪念抗元忠烈陈文龙的祠堂。清道光十二(1832)年“奉旨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 三、建筑衍变: 1949年后,尚书庙被政府接收占用 1986年达江路整体改造,尚书庙被改为大卖场。 1988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0月由于该地被政府售于房地产开发商,迁移至台江区三通路2号,与在中亭街改造中被毁而后异地重建的三通桥(异地重建)正对。见“陈文龙尚书庙(异地重建)”。 四、建筑形态: 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坐北向南,双坡顶,封火围墙。正门横额“敕封水部尚书”,左右小门额“覆忠”、“蹈义”墙基堵石刻“民国十年东西社捐造石基全座”。殿堂面阔五间,深七柱,高6.5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厅正面石廊柱有林则徐手书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东西墙尚有嘉庆、道光年间捐资修庙碑刻。 迁建前的陈文龙尚书庙(摘自《台江文史资料·第二十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盖山镇白湖亭,1980年12月奠基,1982年建成,坐西朝东,面向则徐大道。大约2021年年底被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 罗弼臣洋行(Robertson & Co.)成立于19世纪60年代,在南台海关埕与马限山下各有一支店,马尾支店主营造船、拍卖,由三座建筑组成,1994年拆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