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州面粉厂位于福州鳌峰洲人民埕,包含厂房、仓库、办公楼、码头等一组建筑。2011-2012年拆迁。[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台屿村,因地产建设,向东南迁移约50米,2021年建成。[阅读全文]
摘要: 两层礼堂建筑,女儿墙,方窗与拱形窗结合,半圆壁柱。文化宫正立面,小飞刀摄于2015[阅读全文]
摘要: 燕桥(小飞刀摄于约2000年)燕桥位于福州市水部土山,在龙华桥北侧。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为单孔石构,廊屋式平梁桥。桥高3米,长5.5米,宽2.6米,南北走向。廊屋为单檐悬山顶,屋檐南北各嵌有[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为不规则形状高台上的单层歇山小庙,面阔三间,前廊外侧左右设美人靠,疑为明构。[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西湖宾馆内,又称三山旧馆,占地百余亩,集民居、园林、祠堂于一体,曾经被誉为闽省第一园林。原主人龚易图。1949年后环碧轩被征用为福建省政府接待处,后改省交际处,再改西湖宾馆。五十年代接待处建有苏式建筑多座。西半部景观也破坏殆尽。[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上杭路122号,为马来西亚爱国侨领杨鸿斌(1884~1974)的别墅,建于1920年。因别墅位于彩气山南麓,取“采五峰之灵气”,故名。别墅由大门、坊门、照壁、庭院、主体建筑和园林组成,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式风格,设开敞式挑廊连通北、东、西三面。2009年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林天民是福州近代最知名、作品最多的建筑设计师之一,且多才多艺,自身经历颇有传奇色彩,同时又是两位著名女建筑师林徽因、林樱的长辈,近年逐渐引起人们兴趣。[阅读全文]
摘要: 福建省农机公司大楼位于杨桥路,为一座四层砖木结构建筑,约建于1960年代。建筑受建国后“经济适用兼顾美观”方针影响,立面装饰朴素。建筑立面在80年代经过改建,增加了断山花等装饰元素。2013-2014年再次进行外立面改造,立面更换为青砖,屋顶改为带有线脚的出檐式。[阅读全文]
摘要: 原为旗昌洋行办公楼,为三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柱廊式建筑,柱头有仿爱奥尼亚式装饰。2003年1月火灾后闲置,2006年在南江滨大道建设中被拆除。建筑部分构件被万科购下,作为广州“金域蓝湾”售楼处景观小品。[阅读全文]
摘要: 小飞刀摄于2012年2月位于鼓山镇横屿村西,石构平梁,单孔,东西走向。桥台用块石叠砌,上架以三条长5.21米宽0.65米厚0.48米的石梁。桥在凉亭内,亭大于桥,四柱两坡顶,东西两面封火墙,墙上拱门通行[阅读全文]
摘要: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最高处海拔58.6米,面积11.96公顷,整座山形状如巨鳌,山上有六鳌胜迹:揽鳌亭、倚鳌轩、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塔亭路69号,为四层砖木结构、具有折衷主义风格的近代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建筑临街,主楼四层,高16.4米;附属楼3层,高12米。长33米,宽14米,占地面积428平方米。1950-1960年间,建筑顶层增建一座木结构二层瞭望塔,负责监视附近区域的火情。建筑正立面左边第一开间装饰华丽,带有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其他三个开间较为朴素。建筑原业主为中央银行福州分行,该行成立于民国十八年(1929),行址最初设在台江中选十四桥;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回榕,在塔亭路35号新址(即现址)复业。1949年后先后作为仓山糖烟酒商店、仓前文化站娱乐中心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梅坞顶,始建于1962年,1964年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文革期间,被辟为农场,公园设施尽毁。1972年以后开始重建,先后依山势修建了亭台楼阁、回廊、清池喷泉、叠石假山、石椅等。[阅读全文]
摘要: 陆庄桥坐落于鼓楼杨桥路陆庄河上,宋时侯官人陆宣在这里建了个庄园,人称“陆庄”,“护庄河”自然就被称为“陆庄河”。因此,跨河而建的桥就叫“陆庄桥”。陆宣的儿子陆蕰,1097年进士,曾任御史中丞,福州知府。[阅读全文]
摘要: 闽侯南通瓜山村,瓜山潘氏三十世祖建于清道光小飞刀摄于2012年5月 小飞刀摄于2012年5月小飞刀摄于2012年5月小飞刀摄于2012年5月小飞刀摄于2012年5月[阅读全文]
摘要: 汤房巷董氏家庙位于台江区上杭路南侧,汤房巷西侧,前门为汤房巷4号,后有小门设于上杭路福州市工商联斜对面。整体建于清代,原为董氏所有,后改为民居并售予郑氏。该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四面封火墙。前有花园,一二进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第三进为楼。[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