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闽侯南通瓜山村,瓜山潘氏三十世祖建于清道光小飞刀摄于2012年5月 小飞刀摄于2012年5月小飞刀摄于2012年5月小飞刀摄于2012年5月小飞刀摄于2012年5月[阅读全文]
摘要: 楷英庐位于佛寺巷96号,由一座两层半的主体建筑和一座两层的附属建筑组成,两者之间有楼梯相连。这种平面布局方式在仓山地区十分常见,推测建筑时间在1900-1920年间。[阅读全文]
摘要: 观音佛弄两侧防火坊门。小飞刀摄于2011年[阅读全文]
摘要: 古田临水宫始建于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是我国道教“三奶”之一陈靖姑的祖庙,也是闽地道教的发祥地之一,由宋至清,历代均有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明清建筑风格。古田临水宫奉祀福建两大女神之一的顺天圣母陈靖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中平路与青年横路交叉口,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洋门脸”建筑,沿街西式立面,内部为中式二进合院。原为著名餐馆“浣花庄西菜馆”,由合春商行老板杨文畴开办。现为民居。[阅读全文]
摘要: 茶亭河边茶亭段唯一的一座青砖西式老宅,外墙青砖,顶部叠涩装饰,入口石框拱门,门上有拱形门罩,内部二层走马廊木楼,楼梯扶手为西式风格。拍摄照片时,老宅主人告诉我,解放前闽江洪水,老宅一楼曾被全[阅读全文]
摘要: 小飞刀摄于2012年2月位于鼓山镇横屿村西,石构平梁,单孔,东西走向。桥台用块石叠砌,上架以三条长5.21米宽0.65米厚0.48米的石梁。桥在凉亭内,亭大于桥,四柱两坡顶,东西两面封火墙,墙上拱门通行[阅读全文]
摘要: 这座二层青砖小楼,小飞刀摄于2010年5月 小飞刀摄于2010年5月[阅读全文]
摘要: 建国后五六十年代苏式建筑,宏伟的四根壁柱,入口台阶,具有当时会堂建筑的流行样式。会堂正面(小飞刀摄于2010年5月)[阅读全文]
摘要: 宅名梅园,主人为齐姓,三进中式传统合院式大厝,西北角建二层楼房一座,楼顶为露台,宝瓶栏杆。大门门楼略似塌寿,小卷棚顶,上方灰塑图案,两侧二层装饰假拱窗。老宅西侧设护厝一列。一进厅堂高敞,天井走马廊栏板装饰阴刻花鸟吉祥图案。厅堂木雕多镏金,雕刻精美。二进为二层走马廊住宅。三进天井为长条形,内有水井一口。二层洋楼设于西侧护厝的末端,当年应可作为岗楼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鼓岭宜夏村后浦楼,原为鼓岭医院。1919年由威廉·甘布尔夫人捐资,美以美会的美德信医生(Dr. Emma J. Betow)建立。医院选址于鼓岭当时的鼓山路(Kushan Road)畔,原建有三个病区,以及一间有良好照明的手术室、一间浴室和为护士、仆人们准备的房间。建筑为石木结构,面阔25米,进深36米,占地面积390平方米。建筑西侧有凸出的塔楼,前有宽敞的外廊,是福州地区近代洋房常见的样式。1958年改作鼓岭卫生院,1986年辟为福州于山宾馆鼓岭分馆。1992年8月,加德纳夫人来鼓岭时就住在本建筑内。1995年4月公布为晋安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划拨给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阅读全文]
摘要: 燕桥(小飞刀摄于约2000年)燕桥位于福州市水部土山,在龙华桥北侧。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为单孔石构,廊屋式平梁桥。桥高3米,长5.5米,宽2.6米,南北走向。廊屋为单檐悬山顶,屋檐南北各嵌有[阅读全文]
摘要: 二层青砖洋楼(小飞刀摄于2011年8月)二层青砖洋楼(小飞刀摄于2011年8月)屋角八卦图案(小飞刀摄于2011年8月)门前鱼池(小飞刀摄于2011年8月)内部(小飞刀摄于2011年8月) 位[阅读全文]
摘要: 为福州“电光刘”家族创办的福州电气公司办公楼,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使用至2005年止。2009年,建筑加固、修缮后成为福建电力博物馆馆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上街,由在台湾经营闽菜馆的上街籍富商萧宗琳建于1932年,1936年完工。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南洋风建筑。1949年后,先后作为福建军政大学校部、区、乡镇公所使用。落实政策后,重归萧氏子孙所有[阅读全文]
摘要: 上街邱阳萧氏是南梁末期入闽的一支,几度迁徙,于康熙十一年落户邱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清道光谱记载乾隆年间世启公”建房三座,四面围墙“,经二百多年,规模宏大。[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湖东路,建筑时间为1954年,具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的民族主义风格。装饰性斗拱、雀替、脊兽,都显示出古典细节。而正面入口的四根水泥圆柱则使用当时流行的苏式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柱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