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浦泰山宫
一、建筑名称:林浦泰山宫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逃的宋端宗曾以此作为行宫。清代重修。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西偏南10度。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歇山顶,门亭建在高台上,两旁砌台阶,亭顶藻井华丽,饰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有戏台,左右看楼。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泰山宫祀泰山(南宋皇帝)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名臣。庙两侧有辕门,庙前有埕,周以石围栏,栏柱刻有元代纪年。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创建:
FZCUO
原为平山阁,始建年代不详。 FZCUO.COM
现构为清代重修。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三、建筑演变: FZCUO
宋德祐二年(1276),南逃的宋端宗赵昰等将此作为行宫。同年十一月,元兵攻破福州,赵昰与文武官员再次渡海南逃。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祥兴二年(1279),陆秀夫背负末帝赵昺在广东崖山跳海殉国,南宋灭亡。
南宋灭亡后,本村百姓在宋帝行宫边专门建陈丞相祠,祀陈宜中。此后,为逃避元政府的追查,将宋帝行宫、陈丞相祠改为社庙,予以祭祀,冠以“泰山”两字以为避讳,俗称“泰山宫”。
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四、建筑形态: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西偏南10度。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歇山顶,门亭建在高台上,两旁砌台阶,亭顶藻井华丽,饰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有戏台,左右看楼。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泰山宫祀泰山(南宋皇帝)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名臣。庙两侧有辕门,庙前有埕,周以石围栏,栏柱刻有元代纪年。
FZCUO.COM
【2014】 福州老建筑
福州老建筑
林轶南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厝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林轶南
林轶南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林轶南
【2013】
【2009】 FZCUO
FZCUO
【1991】
福州厝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福州厝
福老建州筑
福州厝
福州厝
林轶南
福州厝
来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FZCUO.COM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附:南宋幼帝驻跸平山事略 FZCUO
据《宋史》记载:“宋临安陷,宋臣陆秀夫、苏行义等拥益王赵昰、广王赵昺渡浙南行,昰母杨贵妃及妃弟,并昺母俞修容及宗室秀王与择等同往。道中为元兵所追,徒步匿山中七日。适乃议召陈宜中于清澳,张世杰于定海,未几,二人俱至,因奉益王为都元帅,广王昺付之,发兵除吏谕同姓,召诸忠烈勤王。秀王与择为福建访察使,先人闽中抚吏民,闽人颇多响应。” FZCUO.COM
益王一行由水路经五虎门沿闽江至林浦登陆。当时太皇太后谢氏,已上降表,谕各路停止抵抗,故陈宜中等难以入省垣,只好在林浦奉益王为帝,是为端宗,改元景炎,遥上帝显尊号为恭帝,尊杨太妃为皇太妃,同帝听政。加封广王昺为卫王,授陈宜中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李芝庭为右丞相,陈文龙、刘黻参知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签书枢密院事,苏行义管殿前司,命旧臣赵晋、傅卓、李班、翟国秀等分道出兵,改福州为福安府,温州为瑞安府,循例大赦。
不久,文天祥来闽,幼帝对这位气节铿铿的状元,优于礼遇,本拟授右相兼知枢密院事,但文天祥和陈宜中意见不合,辞不就位,请还温州,借图进取,乃命天祥为枢密使,同督诸路军马,开府南剑州,经略江西。今林浦有文天祥祠。 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昰登位时,才八岁,乃驻跸平山堂,行宫仍设在太山庙,萧墙之隔,来去称便。帝昰驻跸半年,元兵长驱南下,直陷邵武、建宁,福州震动,陈宜中、张世杰等乃奉幼主及杨太妃、卫王昺等登舟西走。可怜冲龄幼帝,东西簸荡,出入洪波,惊吓诸症并发,卒年才十一岁。
福州老建筑
端宗死后,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说:“度宗皇帝一子尚存,何妨立嗣。古人一城一旅,尚致中兴,今百官有司皆具,尚有数万兵马,天意若未绝宋,难道竟不可为国么?”乃与众臣共立卫王昺,即位时方八岁,改元祥兴,升碙州为翔龙县,杨太妃仍同帝听政。
但此时国事已不可为,各路兵败势若山崩。文天祥兵败被执,解至大都,劝降不屈,以死全忠。祥兴三年二月六日,元将张弘范四面围攻崖山,世杰战死,陆秀夫负幼帝投海,杨太妃并后宫诸臣从死者众,南宋亡。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