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位于仓山区复园路南侧(福州市电力器件厂院内),原为仙游籍海军陆战队旅长林寿国(1891-1977)房产,约建于1920年代(不晚于1924年)。主体建筑被火毁,仅余入口门楼,上有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孙宝琦题写的“西林小筑”匾额。[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花亭仓巷4-5号,约建于1920年前后。为坐南朝北的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民居,占地253.8平方米。主体建筑沿花亭仓巷有进深约2米、面宽约14米的红砖西式外墙,带有外廊,一层柱廊和二层窗均发券。建筑的后2/3部分为“柴栏厝”。2017-2018年修复。[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观井路139号,为福州最早安装和使用电梯的商业大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原为元昌绸缎庄,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由商人郑英祺、林宏发创办。民国十八年(1929年)绸缎庄停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罗勉侯购下(或租用)开办“国货第一商场”。后大楼归邮政局所有。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起为邮政储金汇业局。1949年后,一直为邮电系统使用;2005年,在南江滨路修建的过程中被拆毁,余有残墙一堵。拆毁前,为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阅读全文:]
摘要: 曾位于仓山区三一学校内,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天安里14号,原系基督教美以美会设立的“美华印书局”旧址。该书局1859年由传教士万为、保灵筹划、由传教士麦利和负责建造,1861年动工、1862年竣工并正式营业。美华印书局开始即采用美国进口印刷机、以活版印刷,是近代福建最早、最大的采用新式印刷技术的图书出版机构。上海联合书局(华美书馆)成立后,改为联合书局的一个支局,称“美华书馆”。美华印书局主体为四层砖木结构的外廊式建筑,矩形平面,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南北宽八开间,东西五开间。一二层立面为殖民地券廊式,但拱券比较扁平;三层立面相对精致,采用了比较正规的古典主义做法:使用平过梁、有比较复杂的线脚,檐下有制作精良的仿希腊式托檐石。2015年公布为仓山区文物登记点。[阅读全文:]
摘要: 福州三一学校位于仓山区公园路,是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州九中)的前身,是福州历史悠久的一所教会学校,建校于1907年,历史可追溯至1878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10号,原为“福泰和汇兑庄”老板、新加坡华侨周学振私宅,建于1928年左右,包括两座别墅和面积较大的西式庭院。两座别墅均为二层砖木结构、红砖砌筑的英式别墅,除入口台阶外,基本相同,均为面阔三间、正面中央为带前廊的客厅,前廊仍带有维多利亚时期的哥特风格;建筑顶部有安妮女王时期流行的人字形山花装饰。[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位于复园里4号院内,为简易苏式新古典主义风格。2000年前已拆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