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仓山区怀安村东南面乌龙江边,包括古接官道及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兴盛的重要见证。接官道为突堤式结构,占地约380平方米;西面三块巨石伸入江面形成码头,是怀安唯一保留下来的接官道古码头。码头石板道宽约5米,条石铺就,上有百余条横向凿槽,便于上下船时防滑;此外还有用于拴绳、方便船舶停靠的石槽遗存。2005年开始,三环路从怀安附近通过,怀安沿江一带进行了绿化改造,老码头得到简单整修,在码头端部设置送别石雕像一组。2015年1月,作为“怀安衙署遗址与接官道”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宦溪窑址位于福州市宦溪镇硋 、板桥村一带,数量36窑,主要分布在板桥的新厝山,硋(ài)石由(yòu)村的后门山、城里坪及附近的几个山头。南北长约1.7公里,相传有36窑。《侯官乡土志》记载:“硋石由,有碗窑古迹,居民约百余户,分何、邓、池等姓。”1956年,修建简易公路时曾发现窑址,证实志书中有关碗窑的记载。窑址堆积层高1~5.8米,宽30米。已发现两个拱形窑床残址,窑床为砖质结构,砖的体积为28×18×5厘米。历年来,出土的遗物主要有匣钵、垫饼、垫柱、支圈等窑具和各种日用器皿。采集到的标本有碗、壶、钵、罐、瓶、碟、炉、盒、盖和灯盏、托杯、注子,而以碗居多。釉色以青釉为主,辅以黄釉,有部分白釉,还有少量的黑釉;装饰技法有刻花、印花和划花。纹饰有荷花、菊花、弦纹、划纹、莲花瓣等。经鉴定,主要为宋代遗物,部分为元代器物。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水部洪山乡莲宅村,清代建筑,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林琴南)的出生地、故居,现已辟为林纾纪念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下殿里乌塔南侧,始建不详,曾祀五帝。清道光、同治(1821一1874年)年间重修,光绪年间京果行商会捐资重修。坐南向北,四面围墙。大门开西侧,正中门额为“乌塔会馆”青石匾,门[阅读全文:]
摘要: 琼河七桥、河七桥(1992年公布名),位于安泰河上,是唐五代罗城护城河上的桥梁。包括金斗桥、馆驿桥、双抛桥、高峰桥、板桥(老佛殿桥)、安泰桥、观音桥等(该名单已核实),均为石构平梁桥或单孔拱桥,栏板上有建造年代和桥名等题刻。古时西水关潮水经此分南北交流,与东潮汇合,为古时福州的特色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晋安区九峰山九峰寺后,共有四段石刻,均为楷书,其中有两段清代儒商魏杰的题刻。[阅读全文:]
摘要: 在福州北峰日溪乡汶石村边。现庙宇为清代建筑,始建未详。庙坐北向南,土木结构,面宽16.6米,进深24米。庙宇由大殿、天并、戏台、左右厢楼等组成。大殿面阔四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乡阳岐下村,为清代邳州知州、诗人叶大庄的故居。环玉屏山而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原有20多座房屋,有鱼池假山,具有园林风貌。叶大庄死后,家道败落,山庄被分割,一些房子己毁坏,部分房屋己改建。现保存最完整的是山南的游氏家。该屋为砖木结构,由门廊、披榭、夭井、大厅、厢房、后庭等组成,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正座(大厅及两侧厢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减木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封火墙。厢房为二层阁楼,厅前廊檐、柱均为楠木。门墙用青砖清水砌,上设女儿墙,形似城垛。后庭花园,园中假山峥嵘,怪石嶙峋,花木相映。整座房屋布局匀称,精巧典雅。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