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位于鼓楼区南街。1963年,福州市政府和市饮食服务公司为发扬传统,将味和、碧兰亭、美和雅、永和等12家老牌著名传统小吃店中最具特色的品种集中供应,创办味中味。当时的味中味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营业面积达2600平方米,由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一层设有酒杂、羊肉线面、鱼丸、元宵、小笼包、烧卖、菜头饼等专柜,二层主营盘菜宴席。其中年糕、煎包等是味中味的特色食品。在这里,可以花不多的钱尝遍具有福州地方风味的各种小吃。1993年,原福州市商业局、福州市融信劳动服务公司等联合开发味中味、华侨友谊商业地块,拟建设福州商贸大厦,味中味原建筑被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复园路12号“东南守押”院内,原为部队所有,建于1950年代。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房屋,带有苏联新古典主义风格,但装饰朴素。现作为办公楼、住宅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 “二七”烈士梁甘甘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池墘自然村,梁甘甘牺牲后,遗体被秘密运回家乡,初安葬于梁厝山下,1965年葬于此。墓朝向东南,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如意形,三层墓埕。封土及墓埕用三合土筑建,周以石墙护卫。面阔9.85米,纵深16.5米。封土为圆柱形,高0.63米,直径0.70米。封土前竖立一块高2.4米,宽0.64米的花岗石墓碑。碑饰五角星高浮雕,碑面阴刻:“‘二七’烈士梁甘甘同志之墓”。楷书。墓碑两边竖两方石屏,石屏旁立一对望柱,柱端各饰一圆球。第一层墓埕前砌一道横屏,两旁各立一根望柱,柱高1米。第二层墓埕前侧分立抱鼓石,鼓面有鱼鸟浮雕。第三层墓埕正中设供桌。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近代墓葬形制,名人踪迹提供实物参考。[阅读全文:]
摘要: 溪源宫摩崖石刻,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溪源村溪源宫东西方向岩壁上。始刻于明代,东向岩壁上为古摩崖石刻群,有明嘉靖蔡梦龙、清乾隆赵芝伯、杨昌范、清光绪郭柏苍游记题刻共四处;西向岩壁上为新摩崖石刻群,有陈立夫、卢嘉锡、郑乃珖等名人题字题诗七处。溪源宫摩崖石刻是研究旗山人文景观的珍贵史迹。[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工业路红庆里,约建于1960-1970年代,原为福建省公路运输工人俱乐部,集电影放映、召开大会、文艺演出等功能,为建国初期受苏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影响的代表性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原有276段,现在唐至清代摩崖石刻122段。分布全山,以邻霄台、冲天台、道山亭等处尤为密集,有篆、隶、楷、草、行书各体。最早者是唐代摩崖造像,有宋代程师孟、陈(蔡?)襄、李纲、朱熹、梁克家等名人题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