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狮子衔剑(拍摄:红衣棒糖人/2012.1)此宅坐落于新店下柳村南部,战坂大路东侧。以门上“狮子衔剑”来起代号。两进,正厅三间五进,前后两看架,前看架装饰颇为西化,是其特点。前看架(拍摄:红衣棒糖人)洒金[阅读全文:]
摘要: 坂中下徐39、40号位于原战坂高厝里村东侧,两层土楼在西,青砖建筑在东,东面是一长排古厝。2017年9月被拆毁。[阅读全文:]
摘要: 该建筑始建于清末,坐北朝南,是格局较完整的典型福州传统合院式民居,由门厅、天井及两侧撇舍,主座,后天井,后撇舍及碉楼构成。[阅读全文:]
摘要: 该建筑始建于清末,是格局较完整的典型福州传统合院式民居,硬山顶屋面,由门厅、前天井及两侧撇舍,主座,后天井及后撇舍、二进主座构成,规模较大。[阅读全文:]
摘要: 该建筑始建于清末,为单进式合院式民居,由门厅、前天井及两侧撇舍,主座,后天井及后撇舍构成。[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新店乡赤桥村,建于清初。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80年代初再次重修缮。由大士殿、斋堂、观音阁三部分组成,坐东向西,占地1995米。[阅读全文:]
摘要: 新店下张“雨披”厝位于新店战坂下柳至下张的路中段西侧,门口有一带垂花的卷棚雨披,故名。雨披(拍摄:红衣棒糖人2011.7)雨披垂花(拍摄:红衣棒糖人/2012.1)雨披(拍摄:红衣棒糖人/2012.1)[阅读全文:]
摘要: 新店村黄氏大厝位于榕北行台东侧,福飞路西面,门牌号为古城3号。该建筑坐北朝南,由东西二落构成,其中西落四进、东落一进,西落第一进建于明末,其余均建于清后期。[阅读全文:]
摘要: [新店镇浮村北·青铜时代-汉代]1955年发现,1957年发掘。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最厚达3.7米。共出土青铜时代石器和陶片4435件、汉代板瓦和筒瓦1万多件。石器有斧、锛、刀、镞、凿、锥、环竺。陶片有夹砂粗灰陶、夹砂粗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灰硬陶等,还有陶片、陶垫各1件。陶片纹饰有云雷纹、网格纹、绳纹、条纹等。可辨器形有杯、釜、罐、甗、豆等。(曾凡《福州浮村遗址的发掘》,载《考古学报》1958年第二期)[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建于1937年,为徐乾利茶行、徐乾记京果行、吴宏仕杉木行等店司帐徐赞侯所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