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台江“大桥头台江汛建筑群”的一部分,由著名华侨胡文虎创办于1934年。在江滨大道的建设中被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中平路172号,为清光绪年间“武状元”黄培松祖居,原为黄培松父亲开办的“泉泰茶行”。[阅读全文:]
摘要: 为于福州台江区硋埕里,张真君祖殿对面。为一座两层民国砖木建筑,沿河面做云形山墙。建筑墙角有“永春公所墙界”界石。永春公所(暂不留名摄于2013年1月)界石(暂不留名摄于2013年1月)[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苍霞街道白龙路门牌,为福州九庵之一。始建未详,重建于清光绪丁末年(1907年)。从北向南,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庵正门石横额:“白龙武圣庙”,小门额:“文经”、“武纬”为匾。[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台江区苍霞街道合春逞。建于民国初年。杨氏家祠,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以封火山墙,占地500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苍霞洲耶稣圣心堂 是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敬义巷的一座天主教堂,系1933年天主教福州教区用购得的一个茶行仓库改建而成,面积约800平方米,可容纳1200名教友。该堂奉耶稣圣心为主保,传教范围主要是在美达[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苍霞后洋里47-59号,由萨镇冰和卢诗如在1926年建立,为解放前福州最大的慈善机构,萨镇冰任社长、卢诗如任副社长。建筑由沿街铺面和后部宅院组成,墙角留有一块界石,刻“修德林善社”五字。[阅读全文:]
摘要: 李雨亭故居,原位于台江区苍霞洲福泉巷38号,是清资政大夫李雨亭的住所。该建筑始建于1840-1850年代。曾被称为“苍霞第一老宅”。2000年苍霞“棚屋区”改造,福州市文物部门在当年6月底对进行专项文物调查,在“拉网式摸底调查”中发现包括福泉巷38号在内的一大批文物,并“有效地保护”。此后福泉巷38号计划采取异地重建的方式保护,但无果,已事实上消失。[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义州街道白马河上,建于清末,为福州木帮商会集资建造。东西走向,石构平梁桥,三墩四孔,不等跨,墩船形,桥长74米,宽3米,望柱23对栏版22副,多次重修。民国33年(1944年[阅读全文:]
摘要: 本建筑位于闽江北岸苍霞洲银局里,大约始建于19世纪50年代,作为沙逊洋行福州分行办公楼使用,并于1877年前重建。1890年至1914年,福建银元局苍霞洲造币厂曾使用本建筑办公,停办后由福州公安局第二医院使用,而地名“银局里”仍存。[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