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州东瀛学校,前身为福州东瀛学堂,是1908年由福州东瀛会馆创办的、以教授日语、灌输日本文化为主要目的的学校。原址在仓山对湖,1916年迁往台江苍霞洲。现已不存。[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荔枝弄,坐北朝南。其南侧为青砖外墙,大门内为门头房,已被改造。前天井两侧为双层双坡民国披榭。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二进为双层面阔五间,进深三柱的木构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宫前路吴厝埕(现为同德路2号)。民国四年(1915年)古田县商帮集资建造,后经重修。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坐北朝南。门内依次为戏台、天并、中厅、正厅、西侧为二层厢房。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减柱造构架,正厅和中厅皆有藻井,雕饰精美。门额嵌有“天后宫”石匾。馆内墙基嵌有集资建馆碑记一方,高宽各1.91米。[阅读全文:]
摘要: 2020年,因坊巷小学建设需要,本建筑迁往龙津二支巷异地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2021年6月9日,本建筑列入台江区“推荐一般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却并未出现在7月21日公布的关于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中。[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牛弓街2号,建于民国时期。原为莆田籍商人程文铸的产业“西宴台中西大菜馆”,后被国际饭店租用开设跳舞场。1947年,永安堂福州分行经历胡梦洲牵头创办《星闽日报》,将该房屋购入作为报社社址。建筑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四周青砖封火墙,前后两进。一进两层,面阔三间,前天井做二层走马廊。二进为三层,成曲尺状。封火墙叠涩出檐、门窗栏杆做几何图案直棂,建筑规模较大,保存完好。[阅读全文:]
摘要: 闽南商人杨文畴的产业,大约1932年开设。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杨文畴躲避一时后,出而申请恢复中国国籍,此时美月舞场、大东旅社不但停业,连房子都拆光了。以后杨文畴将地皮卖给闽江轮船公司和闽南商人黄青松。(陈泓铿《解放前的福州舞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