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七巷社区南后街32号南后街南出口处。南后街32号西靠南后街,清同治四年(1865年),近郊西河村手工艺人林某,到南后街来谋生。第二代林金师成为裱褙工人,但裱褙店开了三十年尚无店号。清光[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新洲村。坐东朝西,面朝旗山,背近闽江,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纵深三进两天井,由西至东,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门楼、戏台、前拜亭、钟鼓楼、正殿、后拜亭、后殿等。[阅读全文:]
摘要: 原位于观井路82号(亦有挂观井路83号门牌),,是观井路拆迁中幸存的为数不多的历史建筑之一,原为洪氏世代居住的老宅,木构,中国传统式,始建于明代。建筑占地面积448.7平方米。共2进,依山而建。封火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墙,墙体垛头有人物灰塑,破损严重。入口为门廊、天井、屏风,左右厢房被更改为砖混结构。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后檐被改为小阁楼;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后院改为双层水泥结构。2010年左右洪宅建筑被征收,此后长期空置,内部各类构件被盗掠一空。至2016年初,长期荒置的洪宅被发现一进主座已经完全坍塌,地面严重塌陷,文物信息几乎荡然无存。2016年12月21日,洪宅被完全拆除。[阅读全文:]
摘要: 南后糍粿店是位于南后街南段的一家老铺,为二层砖木结构近代西洋式建筑。建筑的门面装饰独特,是南后街比较典型的近代商铺。该建筑在三坊七巷改造中被保留,现为“瑞来春堂”。[阅读全文:]
摘要: 陈庐位于仓山区麦园路66号(原为麦园路13号),原名“麦园”,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原主人屠一道,为福州颇具传奇色彩的商人、根艺大师。2013年重建为四层欧式洋楼,2015年竣工[阅读全文:]
摘要: 六锦官山桥位于闽侯县大湖乡六锦村官山自然村,是古时官山通往江洋与福州新店、北峰的唯一通道,为木构平梁风雨廊桥,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建,同治年间重修,脊檩上有“咸丰岁次戊午恤冬谷旦仝立”题款。廊屋面阔四柱三间,进深六柱五间,抬梁式木架构,悬山顶,上覆以青瓦。全长11.8米,宽4.7米,廊屋两边设护栏,南边有神龛,主祀玄天大帝。[阅读全文:]
摘要: 池坑贤武亭桥位于闽侯县延坪乡池坑村,东西走向,原为单跨石板平梁桥,始建于宋重和二年(1119年)。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原石桥之上建木廊桥,以块石垒砌桥台,再覆以圆木,廊屋面阔三间,进深八柱,悬山顶,两侧设栏杆及遮雨板。桥长15.75米,宽3.65米,高4.1米,河面跨度2.5米。廊屋中间南侧设神龛,祀玄天上帝。2016年9月15日,贤武亭桥在超强台风莫兰蒂中塌毁。[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观海路文藻巷,俗称“下北馆浙船禅院”,祀佛与妈祖。首任住持为鼓山超然和尚,属曹洞宗鼓山派下。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1994年华侨捐资修复。寺内的“下北馆浙船禅院”碑刻(清凉寺碑刻)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