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法海路花园弄19-23号,园后临朱紫坊河沿,始建于宋代。原为宋参知政事陈韡的“芙蓉别馆”。明代为叶向高别墅;清代为龚易图花园。毗连三座建筑,坐北向南,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屋顶,四面围墙,富有福州民居特色。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福州西湖公园的西南角,占地2000平方米,背靠“大梦松声”、紧邻“荷亭唱晚”。桂斋原为李纲祠附属建筑,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徐丁父忧在家,主持疏浚西湖,就荷亭西皇华亭旧址兴建李忠定公(李纲)祠,祠旁建花厅三间,取李纲晚年住所“桂斋”为名,并植桂花两株。祠毁于抗战,林则徐手书碑毁于“文革”。1984年重建,改称“林文忠公读书处”。1961年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通塔巷,为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住宅,因其所书斋名“二梅书屋”故而得名。始建于明末,清光绪及民国间大修。木构,坐南向北,前后、东西共五进。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原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仙塔街48-50号,始建于明末,系口译《茶花女》第一人王寿昌的故居、也是清末民初福州名人、才女吟诗作画之所。原大院四面围墙,大门坐东朝西,前后三进,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六扇五”;第二进后园有一座形似雄狮的假山,称为“狮山”;周围有鱼池、八角亭、拜月台、仙人洞等。民国三年(1914年)第三进进行改建,自成院落。住在二进的黄锡光把单层花厅改为双层,楼上作为藏书阁,藏书万卷;楼下为福州名流吟诗书画之所,由陈衍等题名、郑孝胥题匾为“光福山房”。1958年以后,首进房屋被改建;二进花厅、藏书阁、狮山、鱼池等由黄家后裔另辟小门出入。199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光福山房原址却随即在1996年被拆毁开发房地产,只有花园中的假山“狮山”被移建于乌山道山观。[阅读全文:]
摘要: 豆区园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代宰辅叶向高的私家花园兼书院。全园面积近200平方米。豆区园虽小,但布局精巧,婉约秀雅。[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鼓楼区道山路135号,建于清代。在道山路135号民居中,从该院后厅攀登上石阶三十多层,山馆就建在(乌石山北麓)坡地上。三间排木构平房,坐北朝南,面对乌石山,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屋顶。门[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西湖宾馆内,又称三山旧馆,占地百余亩,集民居、园林、祠堂于一体,曾经被誉为闽省第一园林。原主人龚易图。1949年后环碧轩被征用为福建省政府接待处,后改省交际处,再改西湖宾馆。五十年代接待处建有苏式建筑多座。西半部景观也破坏殆尽。[阅读全文:]
摘要: 光禄吟台又称“玉尺山”,福州名胜,位于鼓楼区光禄坊8号光禄坊东北口,宋代法祥院遗址。光禄吟台集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保留有清代曲池、石桥、小亭等景观,并有宋至民国十余段摩崖题刻。[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七巷社区麒麟弄4号麒麟弄南段。麒麟弄在安民巷北侧,临近黄巷,现名其林弄。古有麒麟降临巷内的传说。3号宅院大门曾画有一幅麒麟图。现巷内有几家裱褙店。安民巷麒麟弄4号位于安民巷北侧,清代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