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光禄坊南侧西段,是光禄坊以南、花仓前以北地块遗存的两座历史建筑之一,建于清晚期。原为刘氏乩堂(乩堂是旧时进行占卦、扶乩等宗教活动的场所)。建筑形态在三坊七巷改造中有一定改动。现为“容宝欧洲古董”店。[阅读全文:]
摘要: 2021年7月21日,本建筑以“斗顶村142号”登入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宫巷东口南侧,清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光绪及民国间大修。[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安民巷47、48号,原为鄢氏太澄公宗祠的附属建筑,全国各地到省的鄢氏族亲多住在此处。民国时为侨商邹克明购置。建于清乾隆间,光绪及民国间重修。主体为相邻的两座大厝,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其中48号为主座,临街原有六扇大门、三间排门头房及天井,于1983年改建。大门内天井连接三面回廊,正面为“六扇五间排、七柱出游廊”的大厅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侧马鞍式山墙,厅上28根木柱和铺地石板的用材都特大。主座厅前有走廊可通西侧花厅。西侧花厅为二进院落,门牌47号。入小门即第一进庭院,面积约200余平方米,天井内一个小亭位于墙角,呈四分之一八角形,小巧玲珑,上部翘角简瓦,如意头扎口,三个小型花篮式悬钟,花纹精细;下部为美人靠。天井西侧栽有一株百年洋桃树。原为七巷社区使用,2011年修复。2005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黄巷东段北侧,俗称五子登科宅第。始建明末,面积2000多平方米;清道光间,福州名士郭阶三购此屋重修。主座建筑前后三进,坐北朝南,四面围墙,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临街大门六扇,[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衣锦坊4号,原为清嘉庆年间进士郑鹏程住宅,清道光年间为孙翼谋家族所有,此后长期为孙氏子孙居住。其中的水榭戏台极富特色,为福州民居中罕有。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鼓楼区西峰支巷7号,曾经是陈可钧的家族祠堂,也是福州保留的唯一与陈可钧有关联的地方。2017年被拆除,原址用于西峰小学扩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槐荫里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近代西式建筑。据佐藤明雄先生回忆,该建筑曾为大阪商船株式会社所在,也曾先后作为盟军联络处、中共地下党发报台使用。现为仓山区广电局宿舍。建筑占地186平方米,高10.5米,长16米、宽13米,采用红砖砌筑,底层为地下室,设一东西向单跑楼梯进入二层。一厅三房式布局,前卧室做八角形突出;立面有多道叠涩线脚装饰,屋顶为木桁架小青瓦屋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