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本体类型 >> 建筑 >> 祠庙祖厅

该分类下有286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祠庙祖厅" 分类下的词条

洪光云程林氏祖祠
编辑:1次 | 浏览:974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08 12:50

摘要: 云程林氏祖祠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光村瓦埕30号,该祠堂始建于明晚期,已有400多年历史。前后天井,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明次间用三柱,边贴用七柱。明间后部设祖龛。前天井三面回廊。[阅读全文:]

儒江石积尊娘庙
编辑:0次 | 浏览:11388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19 21:29

摘要: 位于马尾儒江村,为一座典型的清代宫庙建筑,建于嘉庆年间,占地500多平方米,分为前院、戏台、天井和大厅。建筑于2014年12月被拆除,后于附近新址仿建一座现代建筑归还村民使用。儒江石积尊娘庙[阅读全文:]

漈下甘氏支祠
编辑:0次 | 浏览:9617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43

摘要: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祠名“良清公祠”,堂号“善继堂”,是开基三世祖良清公(思玉公之第四子)的祠堂。族谱载“嘉庆年间公建祠堂,额曰善继堂,递年新正十一致祭”。祠沿溪而建,四面高墙围合,门开中间;宽8.9米,深21.53米。单进合院式,前天井三面围廊,厅堂面阔三间5.71米,进深七柱10.41米,但次间二侧用山墙搁檩,不用立柱。厅堂前廊轩顶,穿斗式梁架,结构简洁,明晰实用。[阅读全文:]

漈下龙山公祠
编辑:0次 | 浏览:9829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39

摘要: 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改建为祠,是开基二世祖思玉公(开基始祖细旷公之次子)的祠堂,祠名“龙山公祠”,堂号“识春堂”。族谱载:“道光年间,合族将(思玉)公原建官厅修整为祠,额曰识春堂。递年新正初九致祭祀”。思玉公“生平善勘舆”,是甘氏漈下拓基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现存城门楼的创建者,在漈下享有很高的乡望并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思玉公生五子,“五子享租一万一千三百石,贯古邑而光前裕后”。 龙山公祠建于龙漈溪畔,门楼斜迎来水,开设于祠堂的右前方。单进合院,四面高墙围合,宽15.82米,深29.67米。前天井前方是空透的下马厅,二面围廊;厅堂面阔五间,宽13.5米,进深七柱,深13.73米;明间使用跨空大额枋,减去前廊柱、前檐柱、前金柱、中柱共八根立柱,形成宽大通透的厅堂空间;前后金柱间为五架抬梁,五架梁前方,在前廊及前金步间的单步梁下方单纯仅用斗拱悬挑而不使用双步梁支撑,美观大方之中,又显示出超凡的工艺技巧,是明代建筑减柱手法的突出体现。[阅读全文:]

漈下龙漈仙宫
编辑:0次 | 浏览:1296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24

摘要: 族谱所录为登瀛宫,“即仙奶殿,坐南向北,左右两河合后,为溪山第一”。位于龙漈溪东、西两涧合流之处的内侧,前对文笔峰。仙宫的主体建筑由前面的门房、天井、二侧厢房和后部的大殿组成,总建筑面积230.39平方米。大殿平面为横向的长方形,面阔五间,宽13.67米,次间与梢间间用板壁相隔;进深六间,深9.18米,最里一间供奉开基拓主马仙娘的神位。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后金柱间抬梁,上覆藻井天花,后部的明间上方也加平板天花覆盖。屋面重檐,下檐的四面均为单面坡,内端与四金柱间的穿枋相搭接;四金柱向上抬升,在金柱内侧的平梁、横枋和45º角枋上,等距离八面立柱,中心架立雷公柱,构建出完整的圆形屋网构架,挑檐斗栱、椽条、屋瓦等均从内向外呈放射状伸展,形成外观独特的圆穹窿顶上檐屋面。 龙漈仙宫外形取天圆地方之式,呈现外方内圆、穹窿高起之外观,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北京天坛之构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殿正中悬挂的“方壶圆峤”匾(峤,意指高而直的山),正是这种建筑形式的贴切说明。 仙宫的始建年代无考,但现存大殿建筑则是典型的明代风格。殿内珍存有铁制香炉一个,炉侧面阳刻铭文:“古田縣二十二都九保龍漈境住民甘良坦嘉靖二十九年正月舍馬氏真仙香爐一隻”,证明神殿应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之前。同时,大殿前廊额枋及挑檐檩下方均有墨书纪年,分别为“旹大明隆慶三年歲次已巳拾貳月丁丑[阅读全文:]

漈下峙国亭
编辑:0次 | 浏览:9417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19

摘要: “即四角亭,坐南朝北,左前距溪有大岭,后右下岭五级往巴地,右岭往横路街一十五级”。位于漈下村西南端,为南向进出村子必经之路亭。亭子正方形,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三间,宽6.5米,高5.48米。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后金柱间抬梁,但在亭子东北侧通往横路街方向,又减去一柱,成为独特的15柱结构。神龛供祀武圣关公及关平、周仓神像。该亭脊檩下墨书纪年“大清康熙四拾肆年歲次乙酉……”,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修,但亭内构件简洁明朗,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弥足珍贵的是,在亭子内外上下各处梁枋的内外侧面,保留下来大量的人物故事彩画,绘画题材涉及“三国”、“水浒”、“封神榜”以及各类传奇故事、人物传说等,人物动作各异、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色彩鲜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清代彩画题材库。[阅读全文:]

漈下飞来庙
编辑:0次 | 浏览:1034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10

摘要: 俗称水尾殿。“旧址在水尾,坐东向西,今迁聚宝桥右,崇祀飞来大王、夫人奶”。单进合院式,前天井三面围廊,总面积155.89平方米。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宽8.63米;进深五柱,8.57米;抬梁、穿斗混合式,前廊轩顶,前后金柱间抬梁。大殿脊檩下方墨书纪年“大清咸豐拾壹年歲次辛酉桂月丁醜日卯時鼎建大吉”,说明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大殿前右廊处,立有“大清同治二年(1863)”重修碑。 飞来庙的前廊及大殿神龛二侧、墙壁上留存有大量的古壁画与楹联。这些壁画多有落款,说明其绘于清同治七年(1368),作者为漈下村清末著名文人甘炳焜。[阅读全文:]

联珠祠
编辑:0次 | 浏览:9574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5 18:36

摘要: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为纪念清嘉庆年间台湾挂印总兵林承昌和清道光年间抗英英雄林朝聘父子而建。坐西北向东南,由门楼、中堂、正堂和右侧家塾等组成,占地面积1906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抬梁、穿斗构架,硬山顶。家塾由大门、中堂、文昌阁等组成。[阅读全文:]

中直钱公宝殿
编辑:3次 | 浏览:20078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2-21 10:13

摘要: 钱公宝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西元1736-1795),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重修。中直钱公宝殿壁画于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2010年列为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2012年公布为古田县第五[阅读全文:]

新洲金将军庙
编辑:0次 | 浏览:10616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3-10 18:03

摘要: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新洲村。坐东朝西,面朝旗山,背近闽江,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纵深三进两天井,由西至东,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门楼、戏台、前拜亭、钟鼓楼、正殿、后拜亭、后殿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