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TAG:27”找到相关内容257篇,用时0.130553秒
摘要:位于鼓楼区西峰支巷7号,曾经是陈可钧的家族祠堂,也是福州保留的唯一与陈可钧有关联的地方。2017年被拆除,原址用于西峰小学扩建。[阅读全文]
摘要:原建筑台屿中截陈宅位于台屿中截村21号,2015年公布为仓山区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2017年初被拆除。 2022-2023年,在陈东忠烈祠北侧全新仿建一座建筑,并保留文物身份。[阅读全文]
摘要:历史上道山亭为北宋熙宁年间,福州太守程师孟所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曾作《道山亭记》。后道山亭荒废。明万历初、清道光二十年两次复建。现有六角亭为1955年重建,1980年修缮。[阅读全文]
摘要:鬼谷子祠位于鼓楼区乌山道山观东侧,原为道山观建筑群的一部分,后独立使用。1989年修缮时改称聚仙堂。1990年在南侧新建赏月亭。2017年修缮时复称鬼谷子祠。现由乌山历史风貌区管理处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粤东山庄位于马尾区婴脰山东麓,坐西北朝东南,由前后两栋欧式砖木结构楼房组成。粤东山庄即广东义庄,本建筑原为公墓附属设施,也供船政局广东籍员工家属探亲短暂居住。2017年8月,本建筑被围入新成立的福州市船政小学中。[阅读全文]
摘要:官厅池与船政衙门同时建成于同治六年(1867年),位于原船政衙门前,呈长方形,总面积700平方米,驳岸用花岗石砌筑,四周石柱栏杆围绕。官厅池历经损毁,并于文革时期被填埋,池四周石栏多已损毁,驳岸部分也已倒塌。2006年修复。[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高湖村中心的市场内,原为一座民居建筑,面阔三间,仅存两间半。三开间扛梁厅,短童柱、不用剳牵、举架平缓,梁架结构与林聪彝故居明代大厅相似,明间隔架用两组一斗三升,柱础为覆盆式,为典型明代风格。右次间梁架无存,檩木全部三开间通长。2021年下半年被拆除,原址新建一座仿古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同安镇辅弼岭古道中段鳌头岩下,始建于南宋,现存实物重修于清乾隆初年。惜字坛建于一岩穴的洞口,石框上刻有“字迹藏岩穴,文光射斗墟”的对联,横批“敬惜字纸”。[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台屿村,因地产建设,向北迁移约400米,2021年建成。朝向也被改变。[阅读全文]
摘要:本建筑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台屿村,因地产建设,向东南迁移约50米,2021年建成。[阅读全文]
摘要:传统格局二层木楼,中间为厅堂,二层外侧为木构外廊,一层外侧加盖公共外廊,设美人靠座椅,后主人在廊下装吊扇,为商业空间与公共休闲空间完美结合。协丰字号[阅读全文]
摘要:两层礼堂建筑,女儿墙,方窗与拱形窗结合,半圆壁柱。文化宫正立面,小飞刀摄于2015[阅读全文]
摘要:周宝庭(1906-1989)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寿山石雕工艺美术大师。其鼓居建于清末民初,屋内尚保留周氏生前布置,并展示其生平事迹。该故居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阅读全文]
摘要:赵氏家庙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由赵恢所建,又称“赵恢家庙”。雍正四年(1726年)毁于水灾,第二年又重建,历代都有修葺。“文革”期间,庙内许多文物受损,曾经作为厂房、学校等。[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7月21日,本建筑以“浦口村大埕中8-1号”登入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阅读全文]
摘要:2021年7月21日,本建筑以“洪塘里24号”登入福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建议名单。[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