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TAG:马厂街历史建筑群”找到相关内容14篇,用时0.111402秒
摘要:已改建,外立面被新贴上的瓷砖覆盖,不复旧貌。旧门牌号为郑家楼巷15号,新门牌号为对湖路39号。[阅读全文]
摘要:马厂街23号亦庐大门(拍摄:ahaofz 2011年4月)亦庐门头(拍摄:ahaofz 2011年4月)[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对湖路23号,为一座二层砖木结构、风格朴素的近代西洋式建筑,带有火焰券风格装饰,在2014年公布的《公园路及马厂街历史建筑群》中被称为“对湖路青砖楼”。该建筑实为福建师范大学教工宿舍“荫园”的北侧部分,与南部的红砖洋房(已拆除)原有走廊相连接,其建设时间应晚于红砖房部分,可能晚于1935年。[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2号(原马厂街33号),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近代西式建筑,带有较大院落。据后代回忆,原为李德鼎所有。李德鼎原在马尾、厦门造船,回榕后居住于此。鼎庐亦因他而得名。[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马厂街17号,曾名“玉庐”,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柱廊式建筑。建于1919年前后,原主人林璞臣先生原为民国邮政系统(大东电报局)的高级职员。现为林氏后裔居住。原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丁汉波教授幼时也曾住此。[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马厂街22号,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带有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建于1934年。建筑以红砖砌筑、一楼券廊、二楼拱窗,装饰朴素。原主人叶赞林先生曾为华林坊道源堂牧师。现为叶氏后人居住。[阅读全文]
摘要:琴泉山馆位于仓山区对湖路71号(原楼后街2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有摄政时期风格的近代西洋式建筑。建筑原有临街门楼,在对湖路改造过程中被拆除。建筑原主人为李氏;福清籍华侨孙氏在1960年代购得一半产权。孙氏在建筑内开办有“孙彝乐牙科诊所”。李氏家族中的李斐英(1888—1954),字倬章,著名教授。先后就读于莆田哲理中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雪城大学,1912年回国,在兴化初级师范学校任教务长;1913年任福州青年会学校教务长兼英文教员。1916年至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任英文教员,1952年改任研究教授,1954年夏病逝于唐山,终年66岁。被誉为唐山交大“五老”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康山里5号,建于民国(约1928年前后),由两座建筑组成,均为红砖砌筑的三层砖木结构公寓。其中西楼占地540平方米,长27米,宽19.5米;东楼占地300平方米,长20米,宽15米。早期主人钟景竹为华侨,曾任清末至民国盐务系统官员。福州近现代许多著名文化人都曾在可园居住;据说林徽因曾在1928年回福州探母期间寓居于此;此外,原福建医学院教授林梁诚、原福建师大教育系主任、教授徐君藩、福建师院教师罗世方等都曾住在可园。[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康山里12号,为叶氏家族私宅。原主人叶嘉亨,曾任三都澳福海关关长,为牧师叶颂林之子、梦园主人叶见元之弟。建于1920-1930年间。叶嘉亨以《圣经·创世纪》中“亚伯拉罕以子奉献神”典故命名为“以园”。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具有朴素英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占地390平方米。建筑建筑装饰较为简单,门窗均不发券,用木百叶门窗;顶部开有数个老虎窗,为一大特色。以园带有院落,门楼仍有“以园”匾额;1970年左右,园内部分地皮被占用建设新村。[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康山里1号,建于民国时期(约1930-1932),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具有典型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总占地面积186平方米。建筑建造者刘道岸(又名刘谦兴),原为温州海关职员,后曾任马厂街基督教礼拜堂牧师。爱庐系刘道岸听取其子刘祁端(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中国红十字会会员)的建议设计,原拟作为诊所使用,但建筑尚未完工,刘祁端就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因救护伤员惨遭日军射杀。此后,该建筑始终作为刘氏家族住宅使用。[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康山里13号,为福州近代著名华侨领袖叶见元(叶慰亨)先生故居,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由两座建筑组成,正座为两层带地下室英式建筑,高8.8米;西侧为加建的三层斜角碉楼,高11.8米。总占地面积221.85平方米。院落正门有“梦园”匾额;后门有“梦园别径”匾额。民国十七年(1928)七月一日,省侨务委员会、旅省名誉咨议会第一次会议在此举行;后多次省务、侨务会议相继在此举行。[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马厂街11号,建于1932年,原为曾在“电光刘”家族开办的企业任会计师的许省庵先生建造的私宅。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底层带有外廊的近代西洋式建筑,青砖砌筑;山墙有一组对称的烟囱,并挑出三层露台。建筑一层外廊发券,窗均做平过梁;建筑立面除腰线外未做过多装饰,檐口也没有福州近代建筑常见的叠涩线脚。[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马厂街4号,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长18米,宽17米;一层窗发券,外廊采用的木质仿铸铁拱廊保存完好,在仓山地区也不多见。原主人金文泳曾任职于大东电报局,在原对湖江南金氏茉莉花园旧址建造拓庐。1949年初,金文泳去台湾为儿子举办婚礼,因福州解放而滞留台湾,拓庐由他的另一个在福州的儿子金章汉居住,并传承至今。[阅读全文]
摘要:位于仓山区马厂街8号,建于民国时期,为三层砖木结构、带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西式建筑。建筑占地402平方米,长20米、宽21米;平面近似方形,南立面设置外廊,开间大小相间,四大三小,圆形砖柱;侧面及背面设拱券窗,窗上方有半圆形叠涩线脚遮雨檐口,不开窗的部分则做成凹入式的窄券假窗,每层间也设置了复杂的叠涩线脚。建筑内为单元式公寓,所有厨房均设在楼后的附属楼中,与主楼间有双层木连廊连接。建筑原主人关氏家族(莆田人)、平潭某县长及一王姓医生。生物学家陈德智(1979-1984年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系主任)、吴坤平等也曾在此居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