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 宏琳厝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4-26 20:29 最新历史版本 4856 8 5 新增内容
上一历史版本 |   返回词条

宏琳厝

目录

一.建筑名称:宏琳厝

二、建筑创建

宏琳厝由当地药材商人黄祖嘉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道光三年(1823年)由黄祖嘉之子黄宏琳建成,故名。宏琳厝居住着黄姓家族,历经十几代后,宏琳厝现已形成一个自然村落.

三、建筑衍变

咸丰年间,本厝子弟某获得皇帝赐“圣旨”匾。

民国廿八年(1939年),项南带领的抗日宣传工作队住在宏琳厝两个月,在附近地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宏琳厝于90年代中被学术界发现,当时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古民居;后又发现更大的四乐轩,目前宏琳厝认为是第二大古民居。

1997年,闽清县政府将宏琳厝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6月1日,宏琳厝对外开放。

2005年宏琳厝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6月22日起,位于宏琳厝第一进的宏琳厝博物馆对游客免费开放。

2016年,宏琳厝遭遇台风“尼伯特”,严重损毁,正门及东北角厢房倒塌。

2016~2018年修复。

2020年9月起,向游客收费开放。

四、建筑形态

宏琳厝位于闽清县坂东镇乾上村,梅溪上游的演溪在这里打了个深湾,民间地理上视为“玉带”,宏琳厝就建在河湾内的玉带环抱里,形似玉带环腰。隔河而望,从近到远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称为“五重案”,“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并背靠柯洋仙峰,古时被认为是上佳的风水宝地。

宏琳厝占地17000多平方米(数据存疑),两层半土木结构,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建筑考究。房屋坐北朝南,大方对称,分为前后直进三座正厝,中间设两道横街,左右各两列横厝,隔以36扇风火墙,有大小35个厅堂,30个天井,25个花圃,封火墙36扇、水井4口、大门13个,666个房间,住有100多户900多人。主轴线两边设置平衡,天井、厅堂、花圃布局有条不紊,盾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通光采风充足,道路顺畅,房屋整体配套,行居方便,结构科学合理。厝内厨房、卧室、厅堂、书院以及水井、天井、花圃等,设置合理,一应俱全,日常生活舒适方便;房屋的装饰甚为精美,屋顶的燕尾脊、风火墙的墙头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女儿墙造型奇特,绘饰华丽,垂花、斗拱、门窗花格雕饰图案玲珑剔透,厅、廊上方雕梁画栋,造型生动。置身其间,真可有“人间天堂”、“宛在天宫”之感。

宏琳厝设计建造上特别突出的是它的防卫功能。全宅由外到内共设有厚墙重门、城槛暗室、免耳、下马间炮房、冲击门、墙脚攻击眼,横街头的抛掷台等多道防卫设施,配以训练有素的家丁,厝内就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可抵万千悍匪强盗。 

宏琳厝外景宏琳厝正面外景(林陶江)
宏琳厝东侧墙宏琳厝北侧墙(林陶江)

 

宏琳厝西侧墙宏琳厝南侧墙(林陶江)
宏琳厝防火隔离带宏琳厝横街(林陶江)

 

宏琳厝天井之一宏琳厝天井之一(林陶江)
宏琳厝中省委地下党当年工作处省委地下党当年工作处(以上皆林陶江拍摄)

【2016】

2016年7月,遭台风“尼伯特”严重损毁的宏琳厝正门及两侧风火墙(来源:中新网,张斌摄于2016年7月)2016年7月,遭台风“尼伯特”严重损毁的宏琳厝正门及两侧风火墙(来源:中新网,张斌摄于2016年7月)
2016年7月,鸟瞰遭台风“尼伯特”严重损毁的宏琳厝(来源:中新网,张斌摄于2016年7月)2016年7月,鸟瞰遭台风“尼伯特”严重损毁的宏琳厝(来源:中新网,张斌摄于2016年7月)

五、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50元/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