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闽侯灵济宫 “欲识北京皇帝殿,先看青圃灵济宫”。这句福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是人们对闽侯县青口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灵济宫的赞颂。 灵济宫坐落在闽侯县青圃村,距福州市区仅20多公里。据清林[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约建于1935年,在乡贤林存琛的动议下,由本村族亲、中国近现代留美著名建筑大师林缉西(1894年—1983年)设计,为一座两层红砖楼、歇山大屋顶。[阅读全文:]
摘要: 大约是五六十年代礼堂建筑,青砖立面,红砖叠涩,灰塑“西台礼堂”四字礼堂正立面(小飞刀摄于2015)。[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青口镇灵济宫前庭南侧。明永乐十五年(1417)敕建赐封,并御制宫碑。碑由下西洋的船队从南京运来,是福建现存最大的明碑。碑亭虽几经重修,仍保留明初建筑特点,是福建仅见的“官式”木构建筑[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坊兜灵济宫前。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坊为石构二层牌楼式,四方柱,三门,歇山式楼顶,坊柱、枋、斗拱、脊吻用卯榫拼合,均衡严谨。青石构件,浮雕或透雕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通高5.8米,宽5.2米。坊正中额题:“升平人瑞”,旁刻:“咸丰十年礼部题请奉旨建坊为”,“闽县寿民林聿淇年百有三岁立”。四根坊柱两面镌刻四副楹联:“圣化沦肤食德身跻无量寿;家人绕膝承欢笑指曰期年”,“天子重引年时承赐膳;老人躬捧诏快睹旌闾”和“生际郅隆杖履常游仁寿寓;年臻大耋晨昏闲话太平时”,“椿帙经四期童颜不改;榆年冠七濑古貌堪钦”,联句隽永,书法精妙。以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混合手法刻有“姜太公钓鱼”、 “郭子仪拜寿”、“王母跨凤”等花卉图案,雕工细致,古朴豪放,为清代石雕艺术珍品。2003年公布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摘要: 后厝官厅位于青口镇东台村后厝自然村66号,系后厝双江陈氏所鼎建,以正落头进专门用来接待文武百官的客厅而得名的。官厅平面呈田字形,由正落侧落并排、前后二进相倚成四座院落及后花园组成,面积5000多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闽侯县青口镇杨厝村。龟山阁坐北朝南,为全木结构双层楼阁,建于碧波之上,江水环流阁下,基础用方形条石垒迭成“井”字形墩式基,上铺方形磉盘石,鼓形石柱础。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灰瓦铺作,鹊尾吻。四角转角处椽板象四把合扇展开,结构奇巧。上下两层四周均置木环廊,木倚栏和靠背花格栏干,花格门、窗。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