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鼓楼区鳌峰坊34号,建于清代,民国时期有改建。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二进,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高湖市场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吏部验封司郑善夫捐资倡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占地854平方米,南偏东85度,由门楼、前厅、厅堂、厢房、天井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形式,檐下如意斗拱出跳,重檐悬山顶,大门处有一对石抱鼓。进门处有龙凤藻井,两边游廊,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均穿斗式构架,双坡顶。原先戏台已倒塌,照壁已被更改。原有林则徐书的《南湖郑氏祭田记》碑一通,现立于福州于山碑廊。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祠庙建筑的重要实例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古田县鹤塘镇南阳村西,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一座多层檐的楼阁式建筑。2021年被重修,更换大量构件,整体重新油漆,原有彩绘全部被破坏。白马宫原貌(暂不留名拍摄于2017年)白马宫现状(暂不留名拍摄于2022年)白马宫二层藻井原貌(暂不留名拍摄于2017年)白马宫二层藻井现状(暂不留名拍摄于2022年)[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长乐营前白磹头,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1911年左右营前龙江胜境白马王庙局部(池志海 收藏)暂不留名拍摄于2015年11月[阅读全文:]
摘要: 云梯宫位于罗源县中房镇东山村云梯自然村,主殿供奉着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姐妹。最后一次重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2015年,村民将前殿拆毁重建。[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施埔路(学生街)南侧,推测原为明道盲童女校的附属建筑;现为福州市盲人院福乐家园。约建于1922年前后,现外立面已贴瓷砖。[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台江区福清馆巷30号,20世纪初融籍商贾、海外侨亲集资所建。建筑占地约500平方米,二进,内有戏台、走楼、神殿。“文革”中被占用,2002年工厂迁出,2006年重修一新。[阅读全文:]
摘要: 福建省农机公司大楼位于杨桥路,为一座四层砖木结构建筑,约建于1960年代。建筑受建国后“经济适用兼顾美观”方针影响,立面装饰朴素。建筑立面在80年代经过改建,增加了断山花等装饰元素。2013-2014年再次进行外立面改造,立面更换为青砖,屋顶改为带有线脚的出檐式。[阅读全文:]
摘要: 千佛庵,也叫福泉庵,原名叫无净居。位于鼓山达摩十八景达摩洞之西北。庵三面靠山,面临双江(乌龙江和白龙江),为比丘尼修行之地,数百年来香火旺盛,来往习经修行的比丘尼众多,庵内佛像逐渐增多,以至达到上千佛像,十分壮观,故更名为千佛庵。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将其为“鼓山达摩十八景”之一,名“千佛梵宫”。[阅读全文:]
摘要: 位于仓山区复园路复园里1-5号(复园新村内),原为“复园”的建筑之一,为三层砖木结构、带有外廊的近代公寓建筑,约建于1925-1928年间。每开间为一户公寓,从一层外廊进入。建筑檐口有复杂的叠涩线脚装饰。原主人林昀(林旭东,1895-1961),仙游人,曾参加辛亥革命(福州起义),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曾任海军陆战队副旅长。后由其子、协和医院医生林敬恒(福州协和医院外科主任,后曾任三明市第一医院业务院长)继承,1950年前陆续出售。黎爱灵(英国传教士)等人也曾在此居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