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年代 >> 清(1646 -1911)

该分类下有1335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清(1646 -1911)" 分类下的词条

濂江书院
编辑:6次 | 浏览:22666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12 22:22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泰山宫东,又称文昌宫。始建年间不详,相传朱熹曾在此讲学,并题有“文明气象”四字,占地764平方米。现为清代建筑。书院坐南向北,木结构,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脊,上饰灰塑卷草,下施角鱼。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上层楼前及两侧设楼廊,右侧辟为朱子祠,楼前有小庭院,石砌地面,前有石栏杆、栏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四周墙垣护卫,现为小学诗堂。前院前短围屏题刻,前为“文光射斗”,后为“濂水龙腾”。2001年6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濂江林寿熙宅
编辑:19次 | 浏览:36062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9-26 15:39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泰山前3号,系清末木材商人、四品候补道员林寿熙的家宅,又被当地人称为“林浦炽”、“濂浦炽”(林寿熙小名“炽炽”)。建筑为三列式、中西合璧豪宅,建于清末或民国初;坐东南朝西北。前有照壁,照壁前平埕约200平方米。左右披榭二层。卷棚门罩,清水墙面,进有插屏门,明三暗五结构。中式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有游廊。天井两侧披榭为二层结构。右边游廊大门通往西式舞厅,内有壁炉。大厅后为民国双层西式建筑,有漏窗式栏杆,拱形大窗外墙。大厅北面右侧有旋转楼梯,十分罕见。所有砖雕都十分精美。[阅读全文:]

龙江石步王氏宗祠
编辑:4次 | 浏览:12534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9-01 22:16

摘要: 龙江石步王氏宗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龙江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重建,民国16年(1927)、1991年重修。祠共三进,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前为戏台,中为祭厅。后为“槐应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有“忠孝连接”四个石刻大字。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堂前刻有盘龙丹墀,祠有陈宝琛书写的楹联。[阅读全文:]

宏琳厝
编辑:14次 | 浏览:31640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10-31 18:42

摘要: 位于闽清县坂东镇乾上村,又称新壶里。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道光三年(1823)落成。建造者为六都药材商人黄祖嘉、黄宏琳父子。90年代被发现时,曾被称为中国最大古民居。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林浦泰山宫
编辑:12次 | 浏览:20237次 词条创建者:nenva     创建时间:06-15 10:54

摘要: 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逃的宋端宗曾以此作为行宫。清代重修。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西偏南10度。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歇山顶,门亭建在高台上,两旁砌台阶,亭顶藻井华丽,饰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有戏台,左右看楼。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泰山宫祀泰山(南宋皇帝)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名臣。庙两侧有辕门,庙前有埕,周以石围栏,栏柱刻有元代纪年。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魁岐乌门里林氏古民居
编辑:0次 | 浏览:1960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8-06 08:35

摘要: 位于马尾区马尾镇魁岐村外塘138号。2011年,因修建魁岐大桥(魁浦大桥)被拆除。2014-2016年在船政路西侧异地重建。[阅读全文:]

屏山镇海楼旧址
编辑:58次 | 浏览:61621次 词条创建者:火燄山     创建时间:03-01 16:40

摘要: 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明洪武四年(1371年)附马都尉王恭主持修建福州府城时在山顶建造“样楼”,作为各城门楼的榜样,城成后更名为镇海楼。此后屡毁屡建。2008年原址重建。[阅读全文:]

奎石观澜桥
编辑:0次 | 浏览:2030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7-26 23:17

摘要: 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奎石村。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为一座两孔石梁桥。大约从2016年起,观澜桥周边建起房屋,将桥梁完全掩埋为路面,两块桥碑也碑推倒填埋。[阅读全文:]

螺洲陈氏五楼
编辑:29次 | 浏览:30491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2-27 00:13

摘要: 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后门埕(螺洲镇政府边),是陈宝琛(清代大儒,曾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太傅,是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贬官后回乡兴建的住所。五楼始建于清光绪间,民国初竣工,历时25年,包括沧趣楼、赐书楼、还读楼、北望楼、晞楼等建筑,规模宏大,有鱼池假山、庭院花园等,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建筑群中大部分建筑南偏西20度;其中赐书楼,前后两进,封火山墙,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二层楼房,均面阔七间,进深三柱带前后廊,内珍藏御赐陈若霖的书籍;其后为还读楼,二层楼房,封火山墙,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楼下架空,楼上为陈宝琛藏书之所;东侧为晞楼,单檐歇山顶二层楼房,穿斗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三面游廊。其南建露台为陈宝琛纳凉赏月之所。晞楼之北为北望楼,建于民国初,以示“思君”,分前后两栋,均五脊四坡顶,南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北楼面阔四间,进深一间,因其结构精巧,俗称“小姐楼”。北隅为沧趣楼,系陈宝琛珍藏金石书画之所。歇山顶,二层楼房,穿斗架,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其与还读楼之间有小园林,内有铁石轩、假山、池塘、凉亭等。1983年8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

石厝教堂
编辑:62次 | 浏览:134600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11-30 03:08

摘要: 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2号,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福州英国侨民集资筹建,聘请香港土木工程师T. L. Walker设计,于同治元年(1862年)落成。该教堂原名圣约翰堂(St. John’s Church),因以石砌筑,俗称“石厝教堂”。1990年代起被海军占用作为印刷厂。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12年5月完成修缮。2018年以“烟台山约翰堂”名义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