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
福州老建筑百科 - 回溯千载历史,重建福州记忆>> 百科分类 >> 年代 >> 明、南明(1368 - 1646)

该分类下有308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明、南明(1368 - 1646)" 分类下的词条

城门黄山井
编辑:2次 | 浏览:9002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6-15 00:54

摘要: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黄山村总管里尊王殿前,明代与尊王殿同一时期建成。井深5米。井栏为整块石头打造成圆筒形,厚10厘米,内径80厘米,外径100厘米,高50厘米,井壁上刻文字十数,已漫灭难以辨认。[阅读全文:]

漈下建筑群
编辑:1次 | 浏览:10983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8:49

摘要: 漈下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清朝虎将甘国宝的祖籍地。漈下建筑群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沿漈水溪两岸布局,主要有明城墙、路亭、水井、庙宇、祠堂、古桥等,一般有彩画、题刻等装饰,形成一个古建筑群体,构建精美,是传统古村落公共建筑空间分布与数量配置的典型代表。[阅读全文:]

漈下龙山公祠
编辑:0次 | 浏览:986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39

摘要: 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改建为祠,是开基二世祖思玉公(开基始祖细旷公之次子)的祠堂,祠名“龙山公祠”,堂号“识春堂”。族谱载:“道光年间,合族将(思玉)公原建官厅修整为祠,额曰识春堂。递年新正初九致祭祀”。思玉公“生平善勘舆”,是甘氏漈下拓基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现存城门楼的创建者,在漈下享有很高的乡望并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思玉公生五子,“五子享租一万一千三百石,贯古邑而光前裕后”。 龙山公祠建于龙漈溪畔,门楼斜迎来水,开设于祠堂的右前方。单进合院,四面高墙围合,宽15.82米,深29.67米。前天井前方是空透的下马厅,二面围廊;厅堂面阔五间,宽13.5米,进深七柱,深13.73米;明间使用跨空大额枋,减去前廊柱、前檐柱、前金柱、中柱共八根立柱,形成宽大通透的厅堂空间;前后金柱间为五架抬梁,五架梁前方,在前廊及前金步间的单步梁下方单纯仅用斗拱悬挑而不使用双步梁支撑,美观大方之中,又显示出超凡的工艺技巧,是明代建筑减柱手法的突出体现。[阅读全文:]

漈下古城门
编辑:0次 | 浏览:13632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26

摘要: “居乡之北,俗叫城门楼,坐南,面文笔峰”(引自《甘氏族谱抄集》,下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楼双层,高7.07米,面宽7.85米,进深7.42米。下层砖石结构,开北、东二门,北门石砌拱顶,宽2.22米,高2.87米;门额“漈水安澜”四字;东门用木柱架空。上层为木结构城楼,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宽6.20米,进深五柱,深5.64米;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后金柱间抬梁,檐下用四跳丁头拱承托挑檐檩。关于城门楼的始建年代,族谱有清晰的记载,称“(开基二世祖思玉公)生平善勘舆……创造总门,曰城门楼,坐壬兼亥三分,则此功甚大也”。据此测算,城门楼的创建年代应在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经现场勘察,在城门楼脊檩下方发现遗有尘封日久的墨书,内容除起首第二字外,余均可读,为“旹□啟伍禩歲次乙丑月建丁亥朔旦越有拾日寅時重新架建一完者”,据此判断,现存城门楼应为明朝天启五年(1625)重建,距今也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了。[阅读全文:]

漈下龙漈仙宫
编辑:0次 | 浏览:13055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24

摘要: 族谱所录为登瀛宫,“即仙奶殿,坐南向北,左右两河合后,为溪山第一”。位于龙漈溪东、西两涧合流之处的内侧,前对文笔峰。仙宫的主体建筑由前面的门房、天井、二侧厢房和后部的大殿组成,总建筑面积230.39平方米。大殿平面为横向的长方形,面阔五间,宽13.67米,次间与梢间间用板壁相隔;进深六间,深9.18米,最里一间供奉开基拓主马仙娘的神位。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后金柱间抬梁,上覆藻井天花,后部的明间上方也加平板天花覆盖。屋面重檐,下檐的四面均为单面坡,内端与四金柱间的穿枋相搭接;四金柱向上抬升,在金柱内侧的平梁、横枋和45º角枋上,等距离八面立柱,中心架立雷公柱,构建出完整的圆形屋网构架,挑檐斗栱、椽条、屋瓦等均从内向外呈放射状伸展,形成外观独特的圆穹窿顶上檐屋面。 龙漈仙宫外形取天圆地方之式,呈现外方内圆、穹窿高起之外观,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北京天坛之构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殿正中悬挂的“方壶圆峤”匾(峤,意指高而直的山),正是这种建筑形式的贴切说明。 仙宫的始建年代无考,但现存大殿建筑则是典型的明代风格。殿内珍存有铁制香炉一个,炉侧面阳刻铭文:“古田縣二十二都九保龍漈境住民甘良坦嘉靖二十九年正月舍馬氏真仙香爐一隻”,证明神殿应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之前。同时,大殿前廊额枋及挑檐檩下方均有墨书纪年,分别为“旹大明隆慶三年歲次已巳拾貳月丁丑[阅读全文:]

漈下峙国亭
编辑:0次 | 浏览:9466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5-08 19:19

摘要: “即四角亭,坐南朝北,左前距溪有大岭,后右下岭五级往巴地,右岭往横路街一十五级”。位于漈下村西南端,为南向进出村子必经之路亭。亭子正方形,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三间,宽6.5米,高5.48米。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后金柱间抬梁,但在亭子东北侧通往横路街方向,又减去一柱,成为独特的15柱结构。神龛供祀武圣关公及关平、周仓神像。该亭脊檩下墨书纪年“大清康熙四拾肆年歲次乙酉……”,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修,但亭内构件简洁明朗,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弥足珍贵的是,在亭子内外上下各处梁枋的内外侧面,保留下来大量的人物故事彩画,绘画题材涉及“三国”、“水浒”、“封神榜”以及各类传奇故事、人物传说等,人物动作各异、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色彩鲜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清代彩画题材库。[阅读全文:]

林廷选墓
编辑:1次 | 浏览:9144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7-12 18:23

摘要: 建新镇妙峰山·明代·区文物保护单位]林廷选,字舜举,生卒年不详,明成化进士,官终南京工部尚书。墓坐东向西。墓丘前方后弧,三合土夯筑,面宽4.4米,进深3.1米,高1.3米。封土堆前立一花岗石墓碑,宽1.47米,高1.08米,上刻楷书“沙堤。明赐进士、南京工部尚书、赠太子少保竹田林公,妣陈、王夫人。嘉靖甲午(1534)年造,清道光戊子修”。墓坪已毁。墓右前侧竖立一块青石碑,碑刻行书“第一山”,落款“米芾”。[阅读全文:]

青洲桥
编辑:1次 | 浏览:9211次 词条创建者:暂不留名     创建时间:03-09 22:03

摘要: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青洲村南。重建于明永乐五年,为石构平梁桥,五墩六孔。大约于2007~2008年,因建公交大学城西停车场被拆除或填埋。[阅读全文:]

琼河七桥
编辑:5次 | 浏览:21411次 词条创建者:EdDuck     创建时间:02-06 03:46

摘要: 琼河七桥、河七桥(1992年公布名),位于安泰河上,是唐五代罗城护城河上的桥梁。包括金斗桥、馆驿桥、双抛桥、高峰桥、板桥(老佛殿桥)、安泰桥、观音桥等(该名单已核实),均为石构平梁桥或单孔拱桥,栏板上有建造年代和桥名等题刻。古时西水关潮水经此分南北交流,与东潮汇合,为古时福州的特色之一。[阅读全文:]

浦西福寿宫
编辑:2次 | 浏览:15240次 词条创建者:下九流     创建时间:07-15 22:01

摘要: 明代始建,1985年迁今址。宫现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依次有前殿、大殿、后殿、戏台、偏殿等,周以围墙。宫内保存有乾隆年间(1736-1795)石香炉、铁[阅读全文:]